从 3 月 14 日至 20 日 16 时,罗湖区东晓街道开通 10 条街道热线及 35 条社区热线接听群众需求电话,共接听 2051 个热线电话,居全区前三,办结率 99.61%。
其中,罗湖区东晓街道切实开展 " 居家不孤独,热线暖民心 " 疫情防控关爱弱势群体行动,切实提升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获得感。东晓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智部署,副书记、主任喻强主抓,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刘晓春挂帅成立了人文关怀组,从街道、各社区抽调人手保障长者关爱活动持久开展。国寿、周六福等企业志愿者也派驻了人力支援。
自 3 月 14 日以来,东晓街道重新梳理、更新了辖区特困、低保、高龄、独居老人名册,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打电话、微信等方式共联系了 31 位长者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新屋村独居长者王先生,患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由于疫情期间居住片区不能外出,药物无法购买。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联系王先生,为其开启绿色通道,方便王某迅速买药。
居住在大地花园的 83 岁独居长者杜先生,患有眼疾及其他基础疾病,平时需要定期去社康买药,家中日常食品、用品也不充足。社区工作者迅速为杜先生购置齐备生活必需品及药物,且每天电话询问其身体状况。
松泉公寓 86 岁独居长者尹女士害怕一个人在家,出现情绪低落,社区及时安排社工及志愿者上门陪伴安抚及心理疏导。
3 月 18 日,社区接到一位居民来电,该女士目前居住在福田,其亲戚黄女士独居于东晓街道,因为疫情管控不能前往照顾,希望社区工作者能关照黄女士。接到电话后,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上门看望黄女士。
73 岁的黄女士属独居老人,未婚未育,膝下无儿女,身体状况较差,站不稳且手抖,走路颤颤巍巍,用来晒衣服的圆凳子已经破烂不堪,此前也因踩此凳晾晒衣服摔过几跤,家里没有一张像样的凳子,见此情形,工作人员迅速到长者服务中心,申请了一张有扶手有靠背的新凳子搬到黄女士阳台窗口处,并将破旧危险的小圆凳挪走。" 你这个多少钱,给回你。" 黄女士摇头不肯收下凳子。" 不要钱,不要钱,不要钱," 工作人员反复说 " 这是东晓社区长者服务中心送给您的,为了保障您的安全。您快坐下试试。" 黄女士感动得直抹眼泪,工作人员见状轻轻地给了她一个拥抱,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说:" 阿姨别哭,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让阿姨感动得流泪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继续帮助您。"
紫荆花园一位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基础病的 70 岁的老先审出现头晕呕吐无法行走等中风先兆,他女儿打来求助电话,需要联系车辆紧急送医!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好车辆并帮助其将老人送上车辆就医。
此外,独树社区一家包子铺的负责人刘先生从 2013 年开始做志愿者,疫情之下,他为抗疫人员送上温暖,3 月 16 日至 20 日,每天送出 700 个包子、100 份豆浆给抗疫人士,连续 5 天,每天送出 1000 元爱心早餐,大家收到表示 " 深受感动,暖心又暖胃 "。
期间,独树社区松泉阁盲人按摩诊里的 5 位盲人,受疫情影响经济收入困难,吃饭成了问题,东晓街道牢牢守住 " 民政服务对象不因疫情影响而挨饿受困 " 工作底线,接到相关需求后开展协调援助,包子铺刘先生也及时为盲人送上早餐。
" 我来深圳已经 16 年时间了,遇到疫情这种情况,是大家伙的责任,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这样能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这次也是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吧。" 刘先生表示。
在东晓街道,这样的暖心事例多的不胜枚举。疫情之下,更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通讯员 廖美如 蔡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