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第三期 2021 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 深圳先进院 ")与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以下简称 " 深理工 ")11 位学者入选。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 / 深理工共有 40 位学者入选该榜单,排名中科院第 6,新增入选者最小年龄仅 30 岁。
▲深圳先进院
年轻骨干不断涌现
据了解,2021 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 "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和 "2020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 两个榜单。此次,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共新增 5 位学者入选 "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10 位学者入选 "2020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其中,新增入选者最小年龄仅 30 岁。
近年来,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显著,年轻人才不断涌现,如深圳先进院数字所杨敏、董超,材料所曾小亮、碳中和所张帆等多位青年科研骨干均为入榜人员。
随着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的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彰显了新型科研机构筹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应有的实力优势。
"IBT" 学科优势明显
据统计,在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入选的 40 位学者中,有 21 人入选了 "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38 人入选了 "2020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其中,19 位学者同时入选两个榜单。
从学科方向上看,入选学者 "IBT" 学科优势明显。其中包括深圳先进院脑所毕国强、医工所 Md Eshrat E Alahi 、医药所 Diana Boraschi、材料所薛冬峰、碳中和研究所唐永炳等多位科研骨干,研究方向涉及脑科学、生物信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深圳先进院聚焦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的核心研究方向。
比如,新引进的意大利国家研究院院士 Diana Boraschi,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生物医药前沿技术,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技术和创新药物研发,是国际知名免疫学家;毕国强课题组聚焦大脑图谱高清成像技术,绘制了世界首幅最高精度猕猴三维脑图谱,在 Science、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 等多个顶级期刊发表重要成果。
截至目前,深圳先进院已形成 4905 人的研究队伍,其中员工 2757 人,海归人员 903 人,累计国家级各类人才超 220 人次,中科院、广东省及深圳市各类高层次人才超 900 人,引进 34 支省市地方各级人才团队,并建成 2 个诺奖实验室;累计发论文表 13674 篇,在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核心期刊的主刊与子刊上累计发表论文 137 篇;ESI 前 1% 学科达 6 个,分别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
目前,深理工各项筹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常务副校长、学院院长、系主任等已基本到位;专任教师共 474 人,其中全职院士 12 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133 人;以理工为基础、以科学为引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标杆性、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
据了解,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该榜单数据是 Elsevier 和斯坦福大学 John P. A. Ioannidis 教授团队合作的项目成果,发布在 Elsevier 旗下的 Mendeley Data 网站上。基于 Elsevier Scopus 引用数据的系统分析,以被引数、h 指数、hm 指数等 6 种关键因素指标进行打分,从全球近 700 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全球前 2% 的顶尖科学家,排名分 22 个领域和 176 个子学科领域。为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提供了一个衡量指标,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影响力。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受访单位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