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我们的生活
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段时间,为配合防疫
南京的一些地铁线路停运
部分站点也已经关闭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今天的这篇推文
是献给地铁的美好祝愿
希望当下的疫情早日过去
不久,我们能像往常一样
乘上地铁,奔赴下一站春暖花开
100 秒,看尽南京地铁 1 号线古今对比,大明风华
自 2005 年,南京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起,17 年光阴倏忽而过。
从北端的迈皋桥,到南端的中国药科大学,地铁一号线,27 个站点,横跨六个区。
也许你未曾注意过,这些熟悉的站点及它们的周边,都在历史上留下过重要的一笔。
不夸张地说,坐穿了地铁一号线,你就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大明风华。
文脉君带着大家穿越明代,看看这些站那时候都是什么样。上车,哦不,上线 ……
迈皋桥站:600 多年前的人情味,还在
始发站,迈皋桥。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迈皋桥,你多半会在路口张望着半空的高架桥,一时不知道往哪边去。
人们走出地铁,像是水滴汇入河流。来来往往,车水马龙,这里的生活兼具喧嚣与平静的特质。
随意在街边,寻一间小馆子坐下来,你能透过油烟味弥漫的后厨,以及屋外广场舞的鼓点,感受到人情味儿。
这种人情味,其实 600 年前就在了。时至今日," 卖糕桥 " 的传说还在此处居民中口耳相传。
他们说,明初皇亲国戚马家三少,强抢民女,并与之生下孩子。
民女不堪屈辱自尽,而她贴身的侍女,带着孩子逃出生天,并来到了迈皋桥一带。
相传马三少是孝慈高皇后马氏的亲戚
侍女心善,每天过一座破木桥,到对岸买糕,喂养孩子。
直至一日,侍女不慎,跌下险桥,溺水身亡。孩子自己在家,没有生存能力,眼看着也要活不成。
此时,全村人承担起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你家一口米,我家一口面,收留孩子的老秀才,还教他读书识字。
再后来,孩子长大了,考取了功名。为了回馈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出资建造了这座 " 卖糕桥 "。
而今,这卖糕的店早已不存,但当初的人情味儿,还在。
红山动物园站:倚山揽胜,这才叫 " 大壮观 "!
叮,红山动物园站到了。
提起红山,你第一反应多半是:来看动物?
是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南京市民心中,红山就等于动物园,动物园就等于红山。
逛完一趟动物园,就相当于爬了一圈山。
但你未必知道,古代,这座红山,另有其名,叫大壮观山。
名如其山,这大壮观山是观景揽胜的好地方,南朝这里就起了座壮观阁,富丽堂皇。如今,我们依然能从后人重修的大壮观阁,窥见它当年的风姿。
明代永乐年间,鸡鸣寺住持德琮奏请在此处建塔院,正统年间改建为寺,赐 " 三塔寺 " 旧名。
永乐帝朱棣
为什么说 " 旧名 ",因为这个三塔寺原来就有。" 亭依三塔占清幽,松竹环除翠欲流。" 前代人没少在这留诗。
但是朱棣下旨一扩建,规模马上有了质的飞跃——
山门三楹、天王殿五楹、大佛殿五楹、僧院八房 …… 寺里还有田、地、山、塘,足足 97 亩。香火缭绕,游客不觉,巍巍壮观。
" 大壮观 " 三个字,名不虚传。
南京站:这座城的第一面,有大内高手出没
南京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带好自己的随身行李物品。
说起南京站,那是很多人与这座城市的第一面。
拖着行李箱,走出南广场的门,面前是水平如镜的玄武湖,心里骤然开阔起来。
如果你时间尚且充裕,点上一份鸭血粉丝和汤包,向西溜溜达达几百米,就是神策门。
神策门旧影
也许你不信,这么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在明朝初年,是大内高手 " 出没 " 的地方。
当年,大明精锐禁军 " 神策卫 " 就在此地驻扎,以图军事防御。据传,朱元璋亲自勘查筹划建造此门。
" 神策卫 " 的名声很响,传说也很多。时至今日,这个地方的军事功能早已不存,却成为了市民们休闲健身的场所。
朱元璋
新模范马路站:北城兵马司,才不是条没有故事的快速路
下面,我们来到了新模范马路站。
在很多人眼里,新模范马路可能只是从玄武湖隧道驶出的、一条很普通的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而建的快速路。
但只要在这里生活过,曾经熙熙攘攘的中央门站,树木的掩映下的居民楼,电线杆伫立的狭窄的老街,早印入脑海中,挥之不去。
新模范马路,才不是条没有故事的快速路。
地铁站出来,走两步就是司背后。为什么叫司背后呢?明代,这里是 " 北城兵马司 " 的后面 。
这个北城兵马司,我们经常能从古装剧里听到,大概功能就是负责地面治安捕盗。
对了,当时老百姓就在不远处的马台街附近建过一个庙宇,里面有座马将军塑像。
这位马将军也是位名将,一向爱民如子,他去世后,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地方叫做将军庙。
玄武门站:玄武没有门,只有高耸入云的墙
越过了高高的城门,就到了风景如画的玄武湖。
高处,蔡元培先生题写的 " 玄武门 " 三个大字,每天都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拍照打卡。
但有很多人闹不清楚,其实玄武门,并不在明城墙内城 13 城门之列。这是因为,这个门,是 1908 年才开的!
明朝,玄武没有门。只有高耸入云的墙,为了建造南京的城墙,共使用了上亿块城墙砖。
城墙砖的烧造,涉及中央工部、军队、卫所等众多单位,范围遍布长江中下游五省之地。
明城砖的烧造有 " 国标 ",城砖每块重约 40 斤,长、宽、厚固定,实行的是 " 物勒工名 " 的生产责任制。
国朝都城图 [ 明 ] 陈沂
鼓楼站:明代真正的宇宙中心
鼓楼站到了,请各位乘客有序下车。
对很多人来说,鼓楼像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
虽然这二三十年它变了很多,粮站、旅社、食品商店、百货商店,随着城市的变迁难觅踪迹。
但这块地方就是会让你有种难舍难离的情感,这是一种魔力。
在明代,这里就是真正的宇宙中心。
1382 年,鼓楼始建,选址在城墙中央的黄泥岗," 左列鼓架,右列钟楼 ",作为南京城的报时中心。
同时,鼓楼作为京师的重要建筑和象征,也是为了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于劳作,京师迎王、接诏书等重大庆典。
鼓楼旧影
珠江路站:不仅有糖果甜,还有书卷香
珠江路糖果车站到了,祝您旅途愉快。
" 珠江路 " 三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大名鼎鼎的糖果车站?眼花缭乱的电脑配件?卖唱的乐手、牵手的情侣,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摊贩?
是了,还有一直氤氲的书卷气。
珠江路附近有个巷子叫焦状元巷。明代万历年间状元焦竑曾经在此居住。
说起焦竑也是相当传奇的人。那个年代,读书人多 " 束书不观 "" 游谈无根 ",但这个焦竑却很有个性。
他治学相当刻苦,虽然仕途坎坷,但初心不改。
《明史》称其:" 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
焦竑故居旧影
新街口站:第一商圈逆袭路,从这里开始
新街口站到了,可以逛街了。
要问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哪儿?
谁是当之无愧的市中心?
随便问一个南京人,都会不假思索:新街口。
虽然名字里带 " 新 ",但是这个地名可一点都不新。
在明朝," 街口 " 是一个通名,在南京城里还有 " 土街口 ",南边还有一个 " 下街口 "。后来,附近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街口,于是 " 新街口 " 的名字就来了。
这新街口,就在如今的丰富路北段,折东到中山南路的一小段街巷。
这也是新街口商圈的初始形态。只不过,当时这条街,远不如现在繁华。
你问它为什么逆袭,坐稳南京第一商圈的交椅,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
上世纪三十年代新街口
张府园站:不止岁月静好文艺范,还有 ……
这一站,张府园。走出地铁站,阳光照在脸上,感受着岁月静好。
上班的坐在面馆里,点份大碗皮肚面。上学的背上书包,脚步匆匆忙忙。
对了,还有 4 号出口的文艺壁画,又复古又好拍。
但是这里才不只有岁月静好的文艺范儿。一头钻进三元巷,你会魂穿大明王朝的楼船夜雪,铁马冰河。
" 三元 " 指的是连中三元的武状元尹凤。
明嘉靖年间,倭寇犯边,沿海一带的百姓苦不堪言。尹凤看在眼里,立下报国之志,有朝一日荡平倭寇。
高第之后,他来到前线。那场战役,他击沉倭寇 7 艘货船。
在外海,双方随即展开一场血战,尹凤身先士卒生擒 23 人,斩首 170 多人,溺水而死的敌寇无计其数。
直至后来,不少娶亲的花轿都要经过三元巷,以图子孙后代 " 连中三元 " 之吉。
三山街站:这里可能真的曾有三座山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下面我们来到了三山街,一个距离夫子庙很近的地方。
但除了林立的高楼,一马平川的街道,似乎根本没有三山的影子。
相传,当初朱元璋为了建皇城,召集了无数工匠,将三座土山填进了燕雀湖,也就是现在的明故宫遗址。
三座山被挖走的地方,就修建了一条街道,取名三山街。这个地名一直保留到今天。
而明朝修订的《江宁县志》记载,三山街西面通往 " 三山门 " ( 水西门 ) ,因而得名。
中华门站:明朝没有沈万三,但中华门可以养老虎
列车运行前方是中华门站。
中华门是谁出钱建的?沈万三呀!
望着高高的城门,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当年有个叫沈姓富商,带着他可以变出无数珍宝的聚宝盆,捐建了中华门。
但经过考证,明朝没有沈万三,他在明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
沈万三
但是在明代,中华门东南一带确实养过老虎。
传说,曾经朱元璋四肢关节疼痛难忍,宫中御医开出虎骨泡酒的药方。
于是朱元璋开始圈养老虎,特别是定都南京后,他不光豢养本地虎,各地进贡的老虎都要送到这里。
至今,养虎巷的地名仍在。
安德门站:啥?安德门还分大小?
看车窗外,安德门是一个分界线,坐上一号线,这种感觉尤为深刻。
前一刻,还是老城南的古色古香,后一秒,就是各色的软件园区,扑面而来。
环顾四周,清一色格子衬衫、双肩包、耳朵里塞着 AirPods 的程序猿,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过,往前倒腾几百年,这里有两座安德门,一大一小。
明初,最开始只有一个安德门。但外郭城和内郭城之间,恰好有一个琉璃窑。
为了更方便地运送烧窑材料,就在距离琉璃窑最近的外郭城上开一个城门,名曰 " 小安德门 "。本来的安德门改名 " 大安德门 "。
这个琉璃窑可不得了,工艺冠绝天下、惊艳世人,大报恩寺、明故宫的装饰材料,都是这里烧制的。
大报恩寺的琉璃,就是安德门外烧的
天隆寺站:高僧很多,但他们不会六脉神剑
如果你从没来过南京,在听到地铁报出 " 天隆寺,到了 " 提示,难免会好奇,想要出站看看。
" 天龙寺?那不是段誉学六脉神剑的地方吗?"
非也非也。这里没有什么武林绝学,却出了不少高僧大德。
此处环境清幽,森林蔽日,白鹭群栖,颇饶盛景。明代宣德年间,僧人弘升上表奏请赐额 " 天隆极乐寺 "。
到了万历年间,律宗中兴初祖古心律师圆寂,建全身墓塔于天隆寺后的玉环山,从此天隆寺塔林渐成规模。
古心律师的传人隐微理大和尚、印含璞大和尚圆寂后也建塔于天隆寺塔林。最盛时,天隆寺塔林共有大小墓塔五十多座,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
软件大道站:顶级风水,外国国王也葬在这里
列车运行前方即将达到软件大道站。
南京的清晨,走出软件大道站,像一场冲锋。
来自这个城市四面八方的人,乘上地铁,他们多从南京站转车,直奔软件大道。
科技园、软件园、智慧园 …… 路边斑驳褪色的路标,看得人头晕。
刚被发现时的浡泥国王墓
也许每天太过匆忙的你没注意,沿着软件大道,行至与天隆寺交叉口。两条路围着一处幽静的院子。
那是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长眠于此。
明代初年,麻那惹加那乃从浡泥国,也就是今天的文莱,来到中国,带来龙脑、犀角、鹤顶、玳瑁等等稀罕物件。
朱棣很感动,在奉天门大排筵宴,亲自宴请。
可不幸的是,28 岁的麻那惹加那乃来访的当年就病逝了,他立下遗嘱: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
朱棣以王的礼制厚葬,为他兴修墓园,并指派三家农户,世代守护。
花神庙站:啊?花神怎么是他
下一站,花神庙。这是一个名字很浪漫的地方。
如果说,在天隆寺站因为一时冲动冲下地铁的,是骨骼精奇的习武少年。
那么,在花神庙因为一时冲动冲下地铁的,一定是人美心善的姑娘。
试想一下,花神,百花之神,一定是一个美到不能再美的仙子吧。
美不美咱们待会儿再说。先说说这个花神庙。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建都后,得知凤台门附近有一处山清水秀、林木葱茏之地,便调集国内的种花匠人,专门种植花草以供皇室使用。
再后来,郑和数次下西洋,从马来西亚等地又带回了热带观赏植物,更丰富了这一地区的花卉品种。
郑和
当时的花匠们为了保平安获丰收,就修建了花神庙,供奉百花神。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度,庙内供奉着的花神,居然是骑白马,执白扇的唐明皇。旁边还有牡丹仙子杨玉环。
逢年过节,明代的花匠们请来戏班子唱大戏,形形色色的人聚集花神庙,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南京南站:将军山的将军不止岳飞,还有他
前方到站,南京南站。
如果说,南京站 " 乐水 "。
那么,南京南就是 " 乐山 "。
往西南不过两公里,就到了将军山脚下。
很多熟悉将军山的小伙伴就要问了,这个 " 将军 " 指的不是宋代岳飞嘛,当年岳飞岳鹏举在此大败金兀术,收复河山。
这与大明风华又有何关系?
其实,与这座山有关系的将军,并非只有岳飞一人。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明代开国功臣沐英也葬于此。
沐英前征吐蕃,后治云南,传奇故事多到不能再多。
不然,为什么韦小宝平时说话,出口便是粗话,但讲到沐英平云南的故事,学的是说书先生的口吻,粗话固然一句没有,偶然还来几句或通或不通的成语?
沐英
双龙大道站:百姓的文娱生活全靠它了
列车即将到达双龙大道站,请小心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空隙。
就像在这里住过很多年的人也搞不清,双龙大道究竟盘踞着哪两条龙一样。
很多人也不知道,从地铁站出来,东北边九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座古戏台。
往前倒腾几百年,附近村民的文娱生活,全靠它了。
我们从头说起。话说江宁青龙山脚下,有个古村落,村名为窦村。但这里的村民绝少姓窦。
村口立了一块的碑,上刻窦村古戏台。这个戏台建于明朝,戏台很高,柱子描龙绣凤,石壁上的飞凤、翠柏,至今可见。
到了 2022 年,当年演出的盛况虽不可见,但很多神话故事,如孙猴儿捣蜂窝、张果老倒骑毛驴等,依然清晰地雕刻在石头上,栩栩如生。
河定桥站:河定桥是怎么起名的
坐惯了一号线的乘客心中,河定桥是一个特殊的站。
自从采取了大小交路混跑的模式,乘客们眼中,这里的地铁总是一辆满、一辆空、一辆满 ……
河定桥的名字来由也不简单。
民间传说,曾经有两兄弟居住在此,经常发生口角吵得不可开交。后来,二人重归于好时,修了这座桥,故称 " 和事桥 ",后来就传为了河定桥。
也有人说,这里以前叫 " 河亭桥 ",明代取安定之意,又名河定桥。
不管是哪种说法,取的都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之意。
胜太路站:小小土丘,为何名动天下
胜太路站到了。
胜太路在很多人眼中,就等同于美食街。
什么好吃,属实被这条街上的人玩明白了。
蹚过门口的秦淮河,一公里就是东山公园。这里有一座唤作 " 东山 " 的小小土山,名动天下。
这不仅因为,此处有谢安的传奇故事,还有后世无数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诗词歌赋。
明代,诗人黄姬水就写诗,描摹了这座 " 土山 ":" 昔卧会稽客,因留东山名。宛然林泉趣,犹是谢公情。"
明代,南京礼部侍郎陈琏撰写《翼善寺碑记略》,还说道:" 孙琳迎帝于土山之半墅,而兹山之名始胜。晋丞相谢安谢事,栖止于斯。侄谢玄入而问计,丞相高卧于山间,怡然无惧色 ……"
" 由是,土山之胜益彰。"
百家湖站:白龙斗火龙的传说
去往百家湖站的乘客请准备。
今天的百家湖,作为江宁商业中心的地位,不可撼动。
很多老南京还有印象:十年前,这里的商业开始慢慢起步,并在随后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成了江宁人约会亲朋好友新的去处。
相传,这座湖是明洪武年间挖的,最早叫做牧马湖,这一带很可能是牧马的青青草原。关于百家湖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白衣少年对此地情有独钟,常年守候着浩淼的湖面。
有一年天下大旱,河干地裂,可牧马湖水位却不见下落,岸边依然树碧草青。火龙王在云层之上看到后,颇为惊叹,打算来一个 " 龙吊水 ",一口气吸干湖水。
就在这危急之时,白衣少年化为一条白龙,与火龙王搏杀起来。在村民助阵下,白龙凯旋而归。
它为感谢村民的帮助,改牧马湖为百家湖。而后他摇身一变,化成一座长桥,人称 " 白龙桥 "。
小龙湾站:看见不一样的秦淮河
下一站,小龙湾。
小龙湾站处在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
牛首山河的水,就在它的面前,汇入秦淮河。
所以,在这里你能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秦淮河。
之前,提到明代的秦淮河你会想到什么?
" 十里秦淮 " 的鼎盛时期,是胭脂香水,还是金粉银沙?有多少莺歌燕语,就多少流连忘返。
但小龙湾这一带的秦淮河却是另一种画风:这里的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而气候温和,适宜于农副业生产。
阡陌纵横,鱼米甚丰的脂膏田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除却喧嚣,安宁、静谧,流淌着禅意。
竹山路站:小山小刹清修绝好处
竹山路站到了,请乘客们有序上下车。
竹山路站厅前有面艺术墙:竹影婆娑的山墙上,透过花窗,几支竹子伸了出来,营造出一种趣味而幽静的氛围。
一面墙就知道这里是个清净的好去处。
当然几百年前的明朝也是。
当时,竹山南麓有座不知名的小刹,名叫广惠寺。明代正统十三年,这里还起了一座巨大的石碑。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朱偰还在土山至方山道旁的骆村,见到了这座巨碑,并记录下来。
石碑旧影
天印大道站:走,砍柴看夕阳
列车前方到站,天印大道站。
出站门眼前就是宽阔的天印大道。沿此一路南下,就是传说中的天印山。
这天印山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方山。
因为这里的山顶是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口,从四周的河谷平原望去,山崖壁立,顶部如削,方方正正好似天外之物,所以叫天印山。
明代的应天府推官史谨,对天印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了。
他写过一则《天印樵歌》,令人神往:" 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
砍柴砍累了,不妨在山上看看夕阳,别有一番诗意。他还写过一首《天印夕阳》:" 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
龙眠大道站:暗藏世外桃源
龙眠大道站,到了。
" 龙眠大道 " 的名字很奇特,到底在此长眠的是什么龙?
民间有传说,老龙王生了九个儿子,个个顽劣,玉帝一怒之下将九条小龙关进了玉匣。
某日,玉帝一不小心将匣子掉入人间,于是玉匣就变成了现在的方山,九条小龙成为方山四周的九条山沟。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过 " 龙眠 " 二字也侧面反应了,这里是个清净的好地方。只要往东北方向行个六公里左右,便能看见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
那便是有着 " 金陵古风第一村 " 的佘村。几百年前的古泉、圆柏、砖瓦依旧可见。
明代,佘村村民在小茅山北麓 " 龙口 "、南麓 " 马槽 "、" 大水沟 " 及村西 " 西堰 " 等处广建石灰窑,大烧 " 石灰 "。
而今仍有 " 佘村人卖石灰,早出晚归 " 之谚。走进村子,就像踏上了一场时空之旅。
南医大 · 江苏经贸学院站:下雪的时候,往东看
这一站就不必多说了,站如其名,下了车,就被众多大学包围。
要是搁在平时,出了站就是各种快车、顺风车、网约车 …… 上车就走。
等疫情结束了,想找点野趣,不如一脚油门,直奔东南。十几公里远,有一座叫做赤山的小山。
也许你不了解它的名字,但你可能听过湖熟古八景的威名。
我们上文提到的,明代,善画、工诗的 " 吴门野樵 " 史谨,曾经以梁台为中心视角,历数周边环绕六大胜景,创作出组诗《梁台六咏》。后人,在此基础上扩成八景。
这 " 赤山晴雪 " 就在其中。
" 峰头云散日初升,色露微霞云尚凝。回首谢安高卧处,石床萝磴玉层层。"
南京交院站:明代名泉来沏茶
列车即将达到南京交院站。
与天印大道站出来,直奔方山北麓不同。
南京交院往西走,就是方山的东麓。沿小径上山,可以发现种植的茶叶。
自古以来,方山就是品茗的圣地。
烹茶不仅要好茶叶,还要有好水。
明人在《金陵琐事》中记了金陵二十四处名泉,方山就以八卦泉、葛仙翁丹井独占两席。
方山脚下一壶茶,不知今夕何夕。
明代名士许谷不是留诗嘛:" 天印山高四望遥,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散睇青峦围锦甸,举头苍霭接丹霄。洞中却爱栖真者,不信人间有市朝。"
中国药科大学站:再往南,新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
一站一站地,我们走过了二十七个站。
最后,我们来到了 1 号线的终点站中国药科大学站,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旅途愉快。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药科大学站,怕是宇宙尽头的最南端了。
开玩笑,再往南,新世界的大门才要打开。
是的,往南不远,就是杨柳村的古建筑群。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村子,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
村庄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宅院又名为 " 堂 ",各堂的名称是:翼圣堂、翼经堂、四本堂、树德堂、思承堂、礼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乐堂、居易堂、天乐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
原来的宅院之间闾巷,全部以青石板铺路,条石为阶。古时有 " 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 " 说法。
坐穿南京地铁一号线
摆在眼前的,是一幅明代的风情画
你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珠江路里悬梁苦读的 " 士 "
小龙湾前满载渔米的 " 农 "
安德门外烧制琉璃的 " 工 "
三山街上走街串巷的 " 商 "
你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红山动物园大壮观山的 " 风 "
花神庙前盛开的 " 花 "
龙眠大道覆盖的 " 雪 "
鼓楼黄泥岗上眺望见 " 月 "
你还能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
在南京站看大内高手刀光剑影
在中华门前喂老虎
百家湖边牧马放牛相许约
天印大道砍完了柴,还可以沏茶看夕阳
大明风华,尽收眼底
待到疫情过去,我们再约,可好?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 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