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我回了趟故乡,当走在故乡熟悉又陌生的田埂上,儿时乡村生活的一幕幕便依稀在脑海中浮现。
村子下面就是农田,有了农田自然就有了田埂,这田埂就是乡村特别明显的标志物。如果把农田比作是一副相框,那么田埂就是框架,框住了翠绿与金黄,框住了四季风景。田埂、青草、水牛、乡亲,这记忆里的名词又真实地出现在了眼前,觉得是那样的生动与亲切。
四季之中,我最喜欢春天的田埂,春风的吹拂下,黄的油菜花、粉白色的蚕豆花,还有星星点点蓝色的不知名花一股脑竞相开放,将春天装扮得浓墨重彩,无比艳丽。蜂飞蝶舞,蛙鸣声声,又使乡村水彩画有了动感。田埂上的青草长得绿油油的,这其中还混夹着荠菜,儿时,常提着小篮子和小伙伴一起在田埂上挖荠菜,寻找着属于童年的快乐。
乡下的孩子很小就会干活了,每到这时,母亲就分配我去放鹅,此时的小鹅一身黄色的茸毛,昂着头叫起来时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小鹅们很调皮,总爱四处 " 闲逛 "。田埂是放鹅的好场地,那里有许多绿油油的青草,还有河埂里流淌的水,小鹅渴了,可以在此喝水。小鹅们一见到青草,就来劲了!低着头,吃了起来。
夏日的清晨,天刚亮。趁着露水,这个时候是逮田螺的最佳时期。带上捞网,背上竹篓去田埂边小沟里逮田螺。此时,又大又肥的田螺正悠闲将头探出来享受 " 晨光浴 "。用捞网一捞就上来了。不大一会工夫,竹篓就满了。有时正逢雨后,在一些小沟下水处,一些肥泥鳅正在欢快地戏水,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田埂对于 " 面朝黄土背朝天 " 辛苦作业的乡亲们来说,有着更深的理解。庄稼人和田埂朝夕相处,一个个踏实忙碌的日子,硬是在田埂上踩出来。仍记得儿时坐在田埂上看父母亲弯着腰在水田里插秧的忙碌身影,仍记得父亲挑着重重的担子赤着脚走在泥泞的田埂上,仍想起,那头走路不听话的大水牛像酒醉似的一头跌下田埂下。
儿时上学时,必须走过长长的田埂,才能走到马路上,因此,一到下雨天,撑着伞,走在这湿滑的田埂上如同走平衡木般小心翼翼,到了干净地方,赶忙处理下鞋底沾上的泥巴疙瘩。放学时,见到母亲站在田埂这头守望着我,便忍不住飞快地跑过去。
走过田埂,走出乡村,我走向了城市。故乡的田埂也渐渐从我的生活中离去,取代它的是宽敞的水泥马路,可是,始终没有我走在乡村的田埂上那样惬意,那样踏实。
来源 黔中书
作者 张帮俊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