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新一代用于治疗眼底病的创新药物——更小分子布西珠单抗(Brolucizumab,RTH258)获批优先在大湾区的医疗机构内进行临床急需使用,于 2022 年 3 月 27 日在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完成大湾区首针注射。据了解,布西珠单抗是目前大湾区唯一获批可在负荷期后每三个月注射一次的眼底病药物,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其具有分子量更小、消退积液更快、治疗间隔更长等特点。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眼底病患者超 3000 万,每年新增眼底病患者超过 300 万。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日益凸显,眼底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多发生于 50 岁以上人群。目前国内主要的治疗药物为抗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现有治疗药物的使用仅能让约 50% 的在治疗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水肿积液消退,还有很多患者的治疗需求亟待满足,临床急需创新药物的引进和使用将降低这一致盲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医药产业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其全新的政策导向正在加快国际创新药进入中国。2021 年 8 月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为大湾区在内地 9 市的试点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让中国内地患者在大湾区即可使用到最新治疗技术,与国际领先眼底病解决方案接轨。
本次布西珠单抗大湾区首针注射由香港希玛国际眼科集团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执行完成。亚太眼科科学院秘书长、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主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教授表示:" 很高兴能够借助国家政策优势,优先使用国际领先创新药为内地患者治疗眼底病。在中国,约有超过一半的致盲患者都是由眼底病造成的,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为最主要因素,当前的治疗痛点是积液消除效率不高,而现有抗 VEGF 药物的使用仅能让约 50% 在治疗患者得到有效的水肿积液消退,实现视力改善 2。布西珠单抗与现有的治疗手段相比,能够更早吸收视网膜内积液 / 视网膜下积液,负荷期后只需每 3 个月注射一次,在持续改善解剖结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 wAMD 和 DME 显示出更优异的积液控制效果。此次首针注射患者是左眼黄斑病变,既往已经过多次治疗但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这类患者建议尝试布西珠单抗的治疗,能够帮助快速消退积液,改善视力,有助于疾病预后。未来希玛眼科将引进更多国际先进眼科药物,让国内患者不出国门就能得到与全球同步的先进治疗技术。 "
入组近 3000 个 wAMD 患者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HAWK&HARRIER 一年结果显示:布西珠单抗组第 4 周即可实现对照组第 12 周的效果,且存在视网膜内液 / 下液、RPE 下液的患者比例比对照组下降最高达 41%;对于持续积液的患者,布西珠单抗组 24 周实现 15 个字母以上视力获益的患者比例比对照组高 61%;超过一半的布西珠单抗组患者在负荷期后能够维持 q12w 治疗间隔直至第 52 周,且首次能实现 q12W 的患者中超 80% 患者后续可成功实现持续 q12W 间隔治疗。
" ‘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让大湾区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的患者有机会优先获益于国际创新药品,这无疑是一项创新的惠民举措,同时也为跨国药企推动创新药品引进提供了巨大动力。" 诺华制药(中国)总裁张颖表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