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正确洗手是抵御病毒、保护自己的重要举措。疫情期间,市民是否能够勤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呢?近日,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联合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 "2022 年深圳市民疫情防控健康行为 " 的公益性调查,共收集到 3337 份调查样本。调查结果显示,83.88% 的市民会 " 增加洗手次数 ",86.12% 的市民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疫情防控期间 80% 以上市民会增加洗手次数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深圳 "0131" 疫情以来,83.88% 的市民会 " 增加洗手次数 "。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市民都需要努力提高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养成勤洗手的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接触性感染风险。
▲参与调查市民增加洗手次数的行为比例调查结果
86.12% 的市民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其中,65.39% 的市民会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58.59% 的市民会每次洗手 20 秒以上、51.24% 的市民会使用七步洗手法;但还有 13.87% 的市民认为 " 怎么方便怎么洗 ",正确洗手的行为习惯有待养成。
▲参与调查市民对正确洗手的行为认知调查结果
那么市民在哪些情况下会洗手呢?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在 " 餐前便后 "" 丢完垃圾 "" 取完快递或外卖后 "" 外出回家后 "" 做完核酸后 " 等方面洗手的比例较高,而在 " 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 "" 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后 "" 佩戴口罩前后 " 洗手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具体来看,能正确认识洗手的人群在各方面均比未正确认识洗手的人群做得好,其中两者在 " 取完快递或外卖后 "" 做完核酸后 "" 外出回家后 "" 接触公共物品和设施后 "" 佩戴口罩前后 " 等行为洗手的比例相差较大,相差均为 20 个百分点以上。
▲参与调查人群不同情况下的洗手习惯情况
如何正确洗手 健康教育专家这样说
今年深圳发生的疫情中,存在由于接触境外携带病毒的物品而造成的病例。因此,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专家呼吁全体市民在疫情防疫期间,坚持养成勤洗手、规范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专家称,市民使用流动水洗手时要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按照 " 内 - 外 - 夹 - 弓 - 大 - 立 - 腕 " 七步,搓洗手掌、手背、指缝、指背、拇指、指尖、手腕七个部位,揉搓 20 秒以上。然后,使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把手擦干净。
如果,市民在佩戴口罩前后、餐前便后、取完快递或外卖后、丢完垃圾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等)后、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后、做完核酸后、外出回家后需要立即清洁双手。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