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3-28
深晚报道 | 为什么东非会出土大量中国古陶瓷 ? 深·博学堂直播带来硬核陶瓷知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闭馆期间讲座不停、输出不停。3 月 27 日,深博的重磅展览《大明 · 宫瓷》开了直播间,给暂时不能到现场观展的观众朋友带去硬核陶瓷知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大树为大众讲解 " 东非肯尼亚出土中国瓷器所体现的海上贸易阶段性 ",内容来自《北京大学肯尼亚考古行动之出土中国瓷器调研篇》。观众可以到新浪微博 " 深圳博物馆 " 官方号上找到讲座回放。

东非出土了很多中国古陶瓷?这是一个颇令大众惊讶的情况。 2010 年到 2013 年,受中国商务部资助,北京大学考古队在东非肯尼亚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援外项目,进行了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并对当地出土的 1 万多件中国瓷器进行了调研。讲座讲述了这个研究项目的缘起和海外考古的故事。

陶瓷专家们在详细调查了肯尼亚沿海地区的 37 个古代遗址中出土的中国瓷器以后,将肯尼亚出土的所有中国瓷器作为一个典型单位对待,对不同时期出土的不同窑口的瓷器进行了判定和统计。

通过这项研究可见,古代海上贸易的发展并不均衡,而是有高潮和低谷,大体可将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的海上贸易分为四个高峰时期:晚唐到北宋初时期(9~10 世纪),南宋末到明初时期(13~15 世纪初),明代中期,晚明到清初时期。秦教授结合历史背景,探讨了各个高峰时期瓷器外销的特点和历史原因

主讲嘉宾秦大树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2000 年在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宋元明考古和陶瓷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多次主持过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址的发掘,推进了相关研究,主持过多项宋元墓葬的发掘与整理工作。承担了商务部资助的非洲考古发掘项目,产生较大影响。主持了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外基金会项目 20 余项。撰写、编著专著十余本,发表论文 250 余篇。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肯尼亚 讲座 高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