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姐,我们来看望你了!" 近日上午,汕头市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雷岭镇委挂职副书记杨金山带领队员们走进雷岭镇东老村村民张文芳的家,清静的小楼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张文芳的丈夫 6 年前去世,她本人身患慢性病,膝下有 4 个仍在读书的儿女,是村里的边缘易致贫户。帮镇扶村工作队经过走访调研,在继续落实张文芳一家低保常补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动态监测,安排她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在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积极帮扶下,张文芳的收入有所提高,家庭生活有所改善,她本人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表示自己打算做点小生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全家生活。
广东省乡村振兴汕头市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自进驻雷岭镇以来,在对全镇 15 个村(社区)进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因地施策,积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运行机制和分级预警机制,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 " 红黄蓝 " 三色为标记的预警Ⅰ、Ⅱ、Ⅲ等级,是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创新之举。据工作队队长杨金山介绍,他们每个季度对张文芳这样的重点监测户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如果发现情况有变化则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目前雷岭镇建档立卡脱贫稳定户共 498 户,由各村(社区)干部负责监测;全镇列为重点监测对象的 26 户,由雷岭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预警等级,并为每个脱贫户定制监测对象帮扶记录卡,明确记录帮扶责任人、帮扶时间及具体措施。此外,工作队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在村内设置公益性岗位和帮扶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到帮扶车间从事塑料花、布袋等手工制品加工,在增加他们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是关键环节。市驻镇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发现雷岭现有 4000 多亩油柑种植地和大量待开发林地,遂规划将油甘种植基地扩展至 1 万亩,努力打造全市最大的油柑种植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市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指导组组长林雄表示,工作队通过育苗和引种,把潮汕地区最好的油柑品种移到雷岭镇繁殖和推广,同时改造原有老化低值的品种,现已启动年产 10 万株优良品系油柑苗的育苗基地建设,借助市农科所、市林科所的科研优势把这个项目做好,带动村民通过种果增加收入。
记者从潮南区了解到,该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部署,印发相关工作方案,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采取 " 党政机关 + 企事业单位 + 科研力量 " 模式,派出优秀干部,开展驻镇组团帮扶、分类分级帮扶。目前除了上级安排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圳市派驻 5 支、汕头市派驻 2 支)外,该区落实 4 个区党政机关单位作为牵头单位、35 个区党政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组建了 4 支共 39 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一对一 " 定点帮扶峡山街道和陈店、司马浦、胪岗镇,实现了 11 个镇(街道)帮扶全覆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