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荔湾区花地湾配套学校地块(AF0208 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经优化,片区拟取消一处加油加气站,增设 54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学位缺口。规划同时在交通、绿化等方面提出要求。
背景:增加片区学位供给
据悉,为响应广州市 " 十四五 " 规划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倡导 " 适度超前规划布局义务教育资源,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的发展方向,整体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 的要求,落实荔湾区 " 争取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助力,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的号召,解决学位缺口,特申请开展控规优化。
本次学校项目地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部,位于花地湾地铁站南侧,花地大道以西地块。项目用地面积 5.64 公顷,北至喜鹊路,东至花地大道,南至浣花路,西至乐怡居。
地块此前为艺和广场,于 2020 年 2 月开始拆除,场地已初步完成平整,现状为空地。规委会上提到,地块权属较清晰,目前具备成熟的开发条件,亟需通过优化地块规划,加快实施,盘活土地资源,为片区发展汇聚新动能,激活花地湾片区新局面。地块北邻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后者于 2020 年租约到期后拆除,现为空地。
规划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片区学位供给,补短板、促民生。目前,荔湾芳村片区中部 8 个规划管理单元内,现状初中与小学的学位均存在缺口。本次新增的 54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将服务于周边片区发展。
考虑到目前正在实施的玉兰苑地块未来可提供约 1.08 万新增人口的住所,将对片区现状教育设施造成一定压力,急需新建学校解决学生入读问题。根据区教育部门和配套先行的要求,新建学校需尽快达成办学交付条件。
公服:取消规划加油加气站
项目位于荔湾区 AF0208 规划管理单元范围内。现行控规主要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绿地、水域及交通设施用地。现行控规中交通设施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及部分绿地拟优化为中小学用地。优化后 AF020812 地块(中小学用地)用地面积 25896㎡,容积率不小于 0.7,绿地率不小于 35%。
在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上,现行控规中规划范围内仅规划一处公共服务设施,为加油加气站,现状未落地实施。
规委会指出,根据《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规定,不适宜重复设置加油加气站。依据《广州市成品油零售体系 " 十三五 " 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未布点加油加气站。依据在编《广州市成品油分销体系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在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未布置加油加气站。据《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学校不宜临近加油站。综上,规划调整落实 " 多规合一 " 要求,取消规划加油加气站一处,规划新增公益性设施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处。
校园:中小学分区为独立半私密活动庭院空间
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将以学生为本,以服务教育理念来设计学校,创造功能复合多元,立体多层次的生态活动空间。
在集约用地方面,按照教育部门要求高效配置了 54 个教学班级、1 个 200m 运动场、1 个七人制足球场、1000 座多功能厅、约 1600㎡图书馆、约 2200㎡体育馆、约 3200㎡游泳馆(50m×25m 室内泳池)等功能空间,满足高标准教学的使用需求。
规委会透露,为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方案按照九年一贯制 54 班(36 班小学、18 班初中)、学生总人数 2520 人进行设计,学校方案建设规模大于《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独立用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对于中小学的基本要求,生均用地面积与生均建筑面积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并已取得教育部门对规划方案的同意意见。
在功能布局上,规划融合共享教育平台,构建 " 一核两部,功能轴型设计 " 的整体布局。一核两部即核心共享区设置位于校园中心区域,链接南北中学部与小学部教学楼,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对等个性化教学土壤。从校园安全和管理的实际出发,将中小学分区设置,各自围合形成独立半私密活动庭院空间。同时在底层设置共用学习区、生活区、运动区,创造高低年级段的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学习空间。
内部交通组织方面,校内实行人车分流,高标准配置 2 层地下车库,在西侧规划路设置车库出口,执行右进右出原则,快速进入地下车库,实现地面无车安全校园。北侧喜鹊路及南侧规划一横路设置港湾式临停区,缓解上下学期间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结合城市慢行步道系统设置前广场无风雨开放型家长等候接送区。同时,创新地下接送空间。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瞬时压力和保障学生安全,在地下一层设置 " 安全接送岛 ",实现车行与人行的无缝衔接。
规划同时提到社区资源共享。分时段、分区域对社区开放学校体育及文化设施,在确保学生安全与不影响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公共设施服务社区,提升城市活力。
交通:设置不少于 17 个临停泊位
在道路线位与宽度调整方面,调整那学校地块西侧南北向规划支路道路线位,并将道路宽度由 15 米拓宽至 20 米,将学校地块南侧东西向规划支路道路线位南移,保持道路宽度 15 米不变。调整喜鹊路道路宽度,由 15 米拓宽至 23 米。
将学校地块以西至东漖北路的现行控规东西向支路道路线位南移,与学校地块南侧东西向规划支路拉通对齐,保证近期可贯通、可实施。
道路流线优化方面,学校地块紧邻花地大道与浣花路两条交通干道交叉口,建成运营后上下学期间接送人流和车流量集中。为此,针对临停泊位设置优化,建议分别结合中学、小学主要人行出入口增设港湾式上落客临停区。根据最新配件指标要求,每 3000㎡建筑面积应配备 1 个上落客泊位,故项目地块内应设置不少于 17 个临停泊位。设置临停泊位区同时需保证人行道的连续顺畅。
在交通组织流线优化方面,建议 " 单双并行 ",减少对主要交叉口的影响。花地大道、浣花路两条主干道与周边支路均采用右进右出的组织形式。规划横一路在学校用地南侧设置为单行双车道,减少对主要交叉口的影响。建议在喜鹊路增加掉头车位,以便中学部接送车辆掉头。
绿化:保留古树后续资源
在树木资源核查方面,规划范围内有古树名木 0 株,古树后续资源 10 株,规划优化方案拟对古树后续资源全部保留。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上,树木分布为点状分布,不涉及已连片成林的树木。学校周边现状行道树合计 162 株(不含古树后续资源),其中大树 138 株,其他树木(胸径小于 20cm)24 株。优化方案对行道树以总体保留为主,规划道路实施阶段涉及迁移树木的,按程序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规划提出绿地占补平衡方案。在道路线位与宽度调整后,AF0208 规划管理单元内减少控规绿地用地面积合计 9025㎡。方案拟在同一规划管理单元范围内,同一权属用地内新增 AF020843、AF020844、AF020845 地块用于平衡减少的绿地面积。经优化调整,规划管理单元绿地较现行控规增加 2㎡,保障调整前后控规绿地占补平衡。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