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举行的 " 大明宫瓷——十五世纪的明代宫廷用瓷 " 展览带来了明早期青花云龙纹缸、明 15 世纪月白釉出戟尊、明永乐青花桃竹纹带盖梅瓶、明早期青釉折枝莲纹花盆、明正统至天顺青花龙纹大盘等难得一见的明代宫廷用瓷,引出了大众对于古陶瓷的浓厚兴趣。古代瓷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入门者来说,有哪些路径可以进入,深圳博物馆副研究员喻珊特地为观众朋友介绍了一批古陶瓷知识的学习资源。
喻珊介绍,陶瓷器是与人们生活极为密切的材质,但从艺术赏析的角度,陶瓷反而是人们最不熟悉、难以入门的艺术,主要原因在于从原料的取得、土质成分、成形技法、釉窑配方、烧制程序、窑炉特性等,每一道环节都蕴藏着不同且深奥的学问,只要有些许差异,就会影响到烧制出来的成品,如此繁复的烧制技术与过程,形成了陶瓷入门的门槛。因此,对于陶瓷,大家使用它、欣赏它,却常常不知道如何谈论它。这样一来,合适的书籍和纪录片都可以借助。
喻珊首先推荐《青花瓷的故事》,这是一个美国历史教授写的,现在已经有了中译本,这本书主要跳脱出传统工艺技术史层面,转而剖析青花如何影响着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这本书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单一物件的形制、纹饰,而是将它还原到原本存在的脉络之中,探讨青花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位置,如果透过贸易机制,进而带动各地区人们的交流与互动,从中也可以窥见当时青花繁荣的盛景。
另外,对于进阶的观众,喻珊推荐权奎山先生的《古代陶瓷》还有《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史》有几个版本,都可以看一看,看完可以建构出整个陶瓷发展史的框架,平时也可以翻一下早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的《中国陶瓷全集》《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之类的图录,在学术研究方面,台北的学者谢明良出版的一些科普专著也可以关注,比如《陶瓷手记》。
纪录片推荐 BBC 的《中国陶瓷》,还有央视的《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有关瓷器的部分可以看看。
此外,喻珊还给大家介绍了一批国外重要的中国瓷器收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全世界范围内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几个大博物馆之一,它所收藏的中国历代瓷器从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长沙窑、三彩,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到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之际的景德镇青花、红釉、黄釉、斗彩、五彩、墨彩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达 2.3 万件。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 45 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陶瓷方面,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中国陶瓷尤为著名,国内现在也有专门的图录介绍这部分馆藏。
还有法国吉美博物馆,它实质上为卢浮宫的亚洲部。该馆收藏中国珍贵文物之多,全世界博物馆无出其右,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器 1.2 万余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瓷器收藏之首。吉美馆藏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几乎组成了中国瓷器的整个体系。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收藏的 11 万多件文物,个个都有着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有日本政府所指定的 87 件国宝和 610 件重要文化财产,而这些顶级文物中有一批是来自于中国的,包括大量的中国瓷器。
喻珊介绍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喜马拉雅 " 听见深博 " 电台中收听。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