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3-30
国家级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沙溪村:土地规模流转定根基 引入龙头企业旺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 沙溪村土地流转工作走在前列,引入龙头企业,产业兴旺后又促进了组织振兴,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 对于沙溪村的发展模式,深圳市大鹏新区驻顺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丘秀祺非常赞同。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位于河源国家级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顺天镇沙溪村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龙头,从土地规模化流转入手破解发展难题,无论是之前引入的中兴绿丰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融和蓝莓庄园,还是这几年在盲桥自然村探索的整村土地入股公司发展,都成了河源国家级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深圳市大鹏新区驻顺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到盲桥小组调研。

先行先试 规模化土地流转,引入两大龙头企业

沙溪村有户籍人口 413 户约 1800 人,常住人口 300 多户 1054 人。与灯塔盆地独有的地貌类似,沙溪村土地平整肥沃、水源充足,但土地以丘林为主,农田面积偏少。

这里曾是一个落后的乡村,村民靠种植农作物,收入非常有限。" 我以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每天要一早起床到田里耕作,有时候还要带上孩子到田里去,回到家还要喂猪。农产品卖不了多少,大部分是自给自足。" 想起以前的清贫日子,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杏花仍历历在目。

早在十几年前,沙溪村就意识到,农民光靠简单的种植很难富起来,而且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量土地也会丢荒。只有让土地充分 " 生金 ",村强民富才有希望。产业要规模发展,土地是最基础的资源,而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却是农村 " 最难啃的骨头 "。

■中兴绿丰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发展为柠檬为主题,集 " 培养、种植、示范、科研、体验、休闲旅游 " 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

经过努力,2005 年,沙溪村流转了 1000 亩土地,引入了国家级龙头农业企业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不但有土地租金和分红,还能就近就业,村集体有了管理费也壮大了收入,可谓一举多赢。当中兴绿丰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启动时,大部分村民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最终成功流转了 2000 亩土地给产业园。

目前,中兴绿丰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发展为柠檬为主题,集 " 培养、种植、示范、科研、体验、休闲旅游 " 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产业园里,一排排硕大的白色大棚陈列其间,大棚里,密密麻麻的柠檬树香气逼人。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公司正在争取发展好旅游观光农业和加工厂。

后来,沙溪村又流转了 4000 多亩土地,引入了广东省龙头企业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起了蓝莓种植基地,种植蓝莓 20 多个品种,现已建起了蓝莓庄园。新快报记者看到,整个庄园非常大,里面除了种植蓝莓,还有光伏发电等项目。公司表示,将结合乡村振兴,把蓝莓种植做成全市观光旅游的项目。

■蓝莓种植基地除了种植蓝莓,还有光伏发电等项目。

总结沙溪村的总体发展经验,丘秀祺和朱杏花都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土地的规模化流转,这也是后续发展产业的基础。朱杏花透露,目前整个沙溪村流转的土地已经超过 8000 亩。

产业拉动 壮大村集体,破解乡村全面振兴短板

两大龙头企业的落地,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 目前在两个企业就业的就有三四百人,除了本村村民,还有来自周边县等的务工人员。" 朱杏花说。除了在两个基地打工外,不少村民还从事建筑、月嫂、餐饮等工作,有些甚至去创业,加上土地租金、分红等收入,现在村民的经济收入比以前大大增加。而且,因为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很多人也都愿意留下,打工不误照顾家中老小。在中兴绿丰柠檬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位阿姨正在为柠檬树剪枝,她说,在这里工作,不同工种价格不同,但每天都有 100 元以上。

" 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两大产业的落户,对带动沙溪村发展效果是显著的。" 顺天镇驻沙溪村干部潘金城介绍说,两个企业除了给农户的租金之外,还拨付一笔管理费给村集体,对壮大村集体收益起到很大作用。

■沙溪村引进的两大龙头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丘秀祺表示,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又带动了村里的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人居环境也大为改善,现在整个村容村貌、乡风文明都跟上来了,可以说一并解决了农村发展的短板。同时,经济发展起来后,村民也认识到美好生活不仅是收入的提升,还包括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所以都很自觉地去遵守村规民约。这几年沙溪村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其中一项是被评为 " 省级民主法治村 "。

" 三变 " 改革 全村土地入股,村民看到希望回乡创业

有了先前的发展经验,沙溪村这几年继续先行先试。其中在盲桥小组 " 土地变资源、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 的农村综合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经验。

盲桥小组地理位置较偏,丘林多、耕地少,此前也存在土地丢荒严重、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2019 年,盲桥小组作为灯塔盆地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组先行先试,全村成立合作社,与河源市灯塔盆地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一产、三产联合开发。盲桥合作社的理事长朱荣辉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盲桥整个小组 22 户、112 人以 1080 亩土地入股,变成了 " 股民 "。" 今年,可以实现分红了。" 他兴奋地说。

■盲桥小组办起了共享菜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已规模化种植了西施柚、百香果、大棚灵芝等农作物。合作社还将其中一块五六亩的土地用来发展共享菜园,每半年 500 元,由游客租赁其中三小块来种植蔬菜,游客有空可以过来打理、采摘,没空也可以由管理人员打理、采摘、送货。

这两年,看到村里的发展,原本在外面打工的朱荣辉决定回村创业,去年 5 月份期间,朱荣辉将自己的家进行改建,建起了西施湖民宿,里面有 12 间房,同时在旁边开起了农家乐。

开业后生意很红火,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很多广州、深圳来的游客过来吃住、游玩。" 自己建的房子,租一天就赚一天。" 他说。

目前受疫情影响,客流主要是本地为主。但朱荣辉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相关标签

中兴 大鹏 广东 科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