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毒 " 元素是人们经年累月流传下的生存智慧,为了驱除蚊虫以及瘟疫,人们普遍有佩戴 " 戴五毒香包、贴五毒剪纸 " 的习俗。近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监制的 " 五毒不侵 " 口罩正式推出,该口罩选用甘肃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中的 " 五毒 " 元素,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受众群体相结合,在方寸口罩上展示传统文化之美以及精神内涵。
每到端午节前后,气温上升,有民谣说:"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每到端午节,人们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或者绣制五毒佩戴身上,都含有驱除之意。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的 " 五毒 " 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蜈蚣、蜥蜴、蝎子、蜘蛛螃蟹和蟾蜍等,不同地域的定义略有不同,但都是令人厌恶与恐惧的形象。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中有惟妙惟肖的五毒元素,五种毒虫或被制作成香包,在端午节期间挂在孩子们的后背上,或者绣制在肚兜上,给年幼的孩童裹住最容易受寒的肚脐。设计者从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中提取了这一 " 抗疫 " 元素后,通过手绘图的方式使 " 五毒 " 变成人们口罩上的护身符,并命名为 " 五毒不侵 " 非遗防疫口罩。
这款 " 五毒不侵口罩 " 以春夏之际大地上最常见的青黄为主色调," 五毒 " 聚集在口罩中央,预示着 " 以毒攻毒 "" 保平安 " 的美好期许,侧面有一竖行小字:庆阳香包绣制,来彰显原始身份,左侧则有一枚赭石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LOGO,佐证这五毒元素的身份。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程参与、监制了这一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同时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将于近期在兰州指导设立甘肃非遗工坊产品展销中心,为甘肃省非遗产品提供展示平台窗口,并定期进行宣传推广活动。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