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 月 31 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在广州盛大开港。当天,人才港与华为公司、南方航空、建设银行、深圳先进研究院、季华实验室等 20 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12 个优质项目进行路演,现场促成 4 个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是贯彻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落实国家人社部和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项目,是全国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创新,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建设。
人才港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壬丰大厦,建筑面积 1.6 万平方米,内设人才公共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创新交流中心、高技能人才创新交流中心等 6 个核心功能区,集合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人才港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大湾区,立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通过一流服务模式和一流服务硬件,以推动人才服务优化与人才成果转化为建设运营核心,一站实现服务、交流、展示、创新四大功能,率先建立 " 省级主港 + 市县分港 " 和 " 实体港 + 云港 " 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大湾区人才新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表示:" 人才港为我们创造了广阔的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提供了便利的交流空间,为人才揭榜领题和成果转化落地搭建精准对接桥梁,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投身湾区。"
敢为人先,打造世界级 " 人才湾区 "
近年来,广东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服务 " 双区 " 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抓 " 湾区人才 " 工程,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 " 乡村工匠 " 工程,深入实施 " 粤菜师傅 "" 广东技工 "" 南粤家政 " 三项工程,推动广东省各类人才不断提质扩面,各项人才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 858 万人、1762 万人,连续三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博士后人才培养规模、新增人数均居全国首位,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牌、奖牌数 " 双第一 ",为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大湾区创新能力已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深圳 - 香港 - 广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科创企业蓬勃发展,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5.61 万家,世界级 " 人才湾区 " 起步成势。
勇立潮头,营造更优良 " 人才生态 "
广东坚持以服务大局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大湾区人才活力。聚焦要素融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 人才通 " 和 " 社保通 "。取消港澳居民在粤就业许可,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 " 一试多证 ",建设 "1+12+N"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港澳居民在粤参保政策,实现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跨境使用,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27.92 万人次。推进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搭建多种平台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就读、就业、生活,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创造便利条件,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共同建设大湾区。
先行先试,提供全方位 " 人才服务 "
聚焦提升人才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以人才港为龙头的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的 " 五个一 " 人才服务 " 广东样板 "。建设国家、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 一园汇集 "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建成广州、深圳 2 家国家级以及汕头等 5 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出台 " 人才优粤卡 " 制度," 一卡通用 " 让高层次人才享受医疗和子女入学等 18 项便利服务。实施柔性引才机制," 一站对接 " 促成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学术交流,已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13 个地市建成人才驿站 290 个,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 一库集成 " 人才信息、人才成果、人才流向,精准匹配高层次人才服务。
在人才港启动仪式活动现场,海内外人才纷纷表达对人才港未来发展的期待。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邓方阁表示:" 通过人才港完备的服务体系,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才进驻广东,赋能湾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后高瑛表示:" 人才港的便利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青年科技人才要挑大梁,当主角,更好地服务湾区建设。我相信不久后,这里就会成为大湾区人才的乐园。"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粤仁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