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4-01
海珠区优化升级147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 垃圾投放手不脏,垃圾厢房不会臭 " ——在海珠区,一批批优化升级后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成了 " 小区一景 ",被许多居民称赞。海珠区城管部门综合运用 " 十二步工作法 ",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2021 年因地制宜优化升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1476 个,其中采用 " 一街一方案 " 打造 269 座美观实用的厢房示范样板和高标准建设 145 个星级投放点。目前 1476 个投放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切实改善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配置问题,提高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

智能垃圾驿站可自动称重并呼叫环卫工人更换垃圾桶

漫步在海珠区纺织路上,有一处建筑物让人眼前一亮:装有镬耳式的山墙,配有青黑的黛瓦,灰青砖的墙体搭配着璀璨的满洲窗 …… 走近一看,这座充满岭南历史特色建筑上清晰的标注垃圾分类标识,竟是一座集分类宣传、分类投放、资源回收、环卫工作小憩多种功能于一体的 " 综合环卫驿站 "。

据介绍,2021 年,海珠区滨江街道结合草芳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融入纺织公园及岭南历史文化元素,新建了岭南建筑风格外观,宽敞明亮、通风透气、功能齐全、现代感十足的 " 综合型环卫驿站 + 垃圾分类投放点 "。

驿站分类投放区还增设电子显示屏和 LED 屏幕,循环播放垃圾分类视频和宣传标语,充分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采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做到有人进入投放站自动开闭投放口,垃圾桶满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环卫工人处理;引进的称重设备,可实时统计垃圾投放重量,自动统计日、月和年投放数并在电子显示屏实时公示,用量化数据引导居民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增效。

驿站还将环卫工人休息室和垃圾分类宣传室合二为一,安装了空调,摆放了桌椅和饮水机。这里还面向周边居民群众开放和提供便民服务,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成为了 " 不打烊 " 的分类宣传哨点。

将垃圾投放点改造与社区容貌品质提升结合

让垃圾分类投放点变 " 邻避 " 为 " 邻利 ",既满足群众日常垃圾投放需求,又能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这桩市民群众家门口的 " 关键小事 " 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据介绍,为解决问题,海珠区城管部门在分类投放点的选址、设计和日常管养三个阶段中都动脑筋、下功夫。

在选址阶段,海珠区各街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垃圾分类联席会议为平台征求群众意见,对全区分类投放点全面排查梳理,建立 " 一社区一档案 ",根据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人口、垃圾产生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投放点选址和建设方案。

在设计阶段,海珠区将垃圾分类投放点施工改造与社区容貌品质提升、社区微改造结合起来,让投放点融入社区景观,巧妙地把垃圾桶 " 藏 " 起来,让街角分类投放点变身为街角 " 口袋公园 "。采用科技赋能,增添分类舒适智慧体验,部分小区引入垃圾分类破袋机器人,实现厨余垃圾零接触,提升硬件设施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让分类投放点变身为既满足投放需求、又体现科技美观的 " 景点 "。

而在日常管养阶段,海珠区则坚持以 " 建设品质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心化 " 为准则,围绕投放环境、点位管养、桶点保洁、垃圾清运、桶边指导等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化操作指引,加强投放点日常管养维护,把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有效保障投放点及周边环境卫生质量,辐射带动周边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社区建设中来。

经过优化升级的 1476 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变成了便民、智能、洁净的 " 小区一景 "" 街角口袋公园 ",解决了居民家门口的 " 难题 ",受到周边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参与分类的意愿,推动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成广聚 李玉梅

相关标签

垃圾分类 岭南 环卫工人 城管 微改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