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上旬以来,新冠疫情突袭兰州,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化身保安、宣传员、快递员、驾驶员、炊事员、搬运工 …… 在夜与昼之间迅速集结,持续坚守,努力让城市恢复如常,再现繁华。半个月来,在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号召下,兰州市累计有 621 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1 万名退役军人投身疫情防控,他们用爱凝聚温暖,用行动兑现 " 若有战、召必回 " 的誓言,彰显了 " 兰州退役军人 " 炽热的家国情怀。
军人本色显 " 疫 " 线
3 月 19 日,天蒙蒙亮。兰州退役军人系统市县(区)两级 "4+8"12 个疫情防控督导慰问组,深入一线对全市 " 一村一警一队伍 "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防控情况进行督导慰问。疫情发生后,全市 " 一村(社区)一警一队伍 " 精锐出战、聚焦打赢,配合精准管控,做好重点守护,强化值守备勤,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在疫情防控大考中担当 " 先锋 " 答卷人。
(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慰问志愿者队伍)
" 我今年 72 岁了,曾挨过饿、受过穷,从军 27 年,从警 16 年,没有共产党就没现在的我,只要能战斗绝不下火线。" 城关区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 老兵雷锋班 "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苟队长说。
50 多年党龄的老兵苟永生和其他退役军人志愿者穿着印有 " 兰州退役军人 " 字样的马甲,奔波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配合社区保障着辖区内 3000 余户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54 岁,最大的 72 岁。
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长风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吹响战 " 疫 " 集结号,11 名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归建集结,主动认领任务。" 我是退役军人我先上!" 退役军人许剑在社区报到时说。从早上 7 点到晚上 10 点,许剑和其他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小区巡查、出入管控、人员排查、卡口值守等工作。
" 家中老母腿摔坏了无人照看,不能参加志愿者活动,我给你转上 200 元,麻烦您给志愿者购买一些防疫用品。谢谢了!" 老钟给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发来一个红包。老钟是西固区李家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去年 10 月疫情防控,他是一天不落全程值守,今年通过这样的方式 " 参战 "。
退役军人踊跃参战
" 我愿意在任何地方加入战斗。"3 月 19 日,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督导慰问组在疫情防控听到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这也是兰州市万余名退役军人的铮铮誓言。
(甘肃陇原应急救援队一线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后,七里河区退役军人局积极调集辖区 100 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在秀川街道 8 个卡口点轮流值守。贺兴盛带领山河救援退役军人突击组 8 人,在秀川街道崔家崖封控点对进出居民进行劝返。
任玲宏是省畜牧兽医局部队转业干部。城关区盐场堡社区晟农家园管控后,他主动请战,积极召集院内 32 名退役军人组建志愿服务队,配合社区设立临时 " 指挥部 ",把服务队分为 " 思想心理引导、重点管控突击、防疫消杀先锋、秩序维护执勤、物资‘弹药’保障、作风督导纠察 "6 个小分队,在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
" 我是党员,我是退役军人,我不上谁上,疫情面前没有性别之分。" 在城关区广武门街道,负责一封控单位楼保障生活物资的退役军人汪雪这样说。在封控单元楼下,平时看似柔弱的汪雪穿着防护服,提着两大袋蔬菜往楼上跑去,每天运送上百次物资。
不辱使命守护家园
"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者 "。连日来,在重点管控区,320 名兰州退役军人志愿者始终保持 " 战备 " 状态,随时准备投入 " 战斗 ",守护家园。
(红古区岗子村退役军人服务队)
" 甘肃陇原应急救援队今天派出退役军人突击队 1 支,出动 40 人,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杀、运送抗疫物资,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甘肃陇原应急救援队队长王强说。
王强带领的甘肃陇原应急救援队,作为专业救援队,在发挥特长优势,组织在大面积消杀作业,重点管控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树立退役军人模范带头作用。
红古区岗子村退役军人刘鹏主动提出夜班值守,在低温、简易床的帐篷里,他连续三天值夜班,从晚上 22 时至次日 8 时,每天连续 10 个小时的值守,他说:" 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事,苦点、累点对于当过兵的我不算啥。"
本轮疫情防控以来," 兰州蓝 " 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全市 622 个核酸检测点,积极配合社区开展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环境消杀等工作,5 支专业应急救援队 140 余名退役军人及志愿者,累计消杀单位 6720 个,消杀面积达 630 余万平方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康世杰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