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顾潇 文 / 摄)" 瓶中琢链,链中套环。"4 月 2 日,扬州非遗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金高用三年心血精心制作的新作品《活环 · 内链瓶》正式对外展示。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这一作品刷新了扬州玉雕 " 链子活 " 的难度 " 天花板 ",展示了 " 扬州工 " 的精妙。
△《活环 · 内链瓶》
瓶中琢链刷新扬州玉雕技艺 " 天花板 "
把整块玉石镂空成链,环环相扣,这在玉雕中俗称 " 链子活 ",是扬州玉雕的特色 " 绝活 "。" 链子活 " 对玉雕师的技艺要求极高,既难又险,需要实打实的技艺,没有足够深厚的雕刻功底,玉雕师一般不会轻易尝试。
但王金高的这件《活环 · 内链瓶》,却把 " 链子活 " 玩出了新高度。记者看到,这件作品由整块的辽宁产河磨玉大料雕刻而成,造型简洁优美,瓶身雕刻有 " 日月同辉 "" 万象更新 "" 人寿年丰 " 等吉祥图案。而整个玉瓶的神奇之处却在瓶内,揭开瓶盖慢慢往上提,只见两条由 66 节玉链条组成的精美 " 项链 " 出现在眼前,在链条的另一端套着一只直径 6 厘米的活环,刚好被瓶口卡住,绝妙的设计、精美的做工,让人大开眼界。
" 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佳作。" 据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原扬州玉器厂生产副厂长茅竹华介绍,这件《活环 · 内链瓶》不仅是对扬州玉雕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王金高在 " 螺蛳壳里做道场 ",操作难度大,创意新颖。
△王金高在制作玉器
农民之子靠 " 不服输 " 锻成玉雕大师
今年 50 岁的王金高是扬州高邮人,家境贫寒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和玉器打上交道。为了让妹妹继续读书,王金高辍学养家。只有 16 岁的他做过车工、木匠,踏实肯干的他后来被当地一家玉雕厂厂长看中,从此走进了玉雕这个行业。由于没有任何美工基础,王金高就自己专研。" 我就是不服输,下班后就躲在蚊帐里描摹茶杯啊这些器皿。"3 个多月,他就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深受师傅和领导的喜爱。
" 不服输 " 是王金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一步一步从高邮乡镇小厂走进扬州玉器厂,又从一名玉器匠成为一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开始独立设计、制作玉雕作品。
不能差错分毫一周才能雕出一节链条
满怀着对玉雕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王金高不断挑战自己,用行动诠释着对玉雕的理解。2019 年,王金高获得一块河磨玉大料,原料玉质细腻无绺裂,厚度大,很适合做器皿。王金高决定用这块玉石继承和突破前辈的 " 内链 " 绝活,将其雕琢成一件《活环 · 内链瓶》作品。
整个作品由一整块玉石制作而成,计算和设计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必须要提前做好布局,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确计算,一刀一刻、一分一毫,都容不得半点差池。" 为了设计好这件作品,王金高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才画好了周密的 " 施工图 "。
" 画图 " 难," 施工 " 更难。作为整个作品的精华,内链和内环都必须要在玉瓶内 " 掏 " 出来。由于瓶口仅有 5 厘米,现代工具不好进、光线不好,在里面雕琢完整的链条,难度可想而知。" 有的时候只能靠经验和计算进行‘盲雕’。" 王金高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必须精准,每一刀都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前功尽弃。" 有的时候一个星期才能雕出一节链条。" 王金高用三年心血完成了这一精美的作品,其中内链和内环就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大河之子》诠释扬州 " 工匠精神 "
作为新一代的扬州玉雕大师,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王金高孜孜不倦的追求。" 非遗传承必须要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王金高以一种近乎痴狂的追求,诠释了扬州工的 " 工匠精神 ",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扬州玉器文化。
扬州女作家梅静了解了王金高的事迹后,创作了报告文学《大河之子》,充分展示其 " 追求极致、敢为人先、永不止步 " 的新时代扬州工匠精神。
4 月 2 日上午,由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报告文学《大河之子》座谈会在扬州 486 非遗聚集区举办。梅静告诉记者,王金高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促生了自己的写作激情。同时,这次写作也是工匠精神的一次实践。8000 多字的文章,耗时两个月,掌握大量鲜活细节方得完成。梅静表示,将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深邃的视野、更加温暖的笔触,书写时代精神,讲好时代故事,凝聚时代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