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4-02
清明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年年岁岁清明到,岁岁年年清明泪。

又到清明了,这时候,我们总会情不自禁记忆起我们身边那些逝去的亲友,特别是那些让你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是的,死去何所道,但,留给活着的人的,总是无穷无尽的哀思。在每个家庭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永远流淌不完的清明泪。这泪,有时若绵绵的雨丝,有时像倾盆的雨瀑,都在述说无尽的哀思。当每个家庭在祭奠亲人的时刻,我们这个民族,更在缅怀自己的英灵。

我对清明的认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刚加入少年先锋队的我,和许多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小伙伴一起,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唱着 " 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 " 的歌曲,在黔灵山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从那时起,作为追忆和怀念的特殊日子,清明便长久地定格在幼小的心灵。随着年轮的增大,清明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触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清明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后,作为民族文化的沉积,清明这个古老的节日更显隆重,它的价值和意义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内涵。它已经不仅仅再是一种缅怀先人形式,它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精灵,是岩浆般奔腾的地火,是埋藏于沃土的根,是生生不息之魂。你看呀,在这一天,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从黑山白水到天涯海角,当祭奠轩辕黄帝的仪式开始,当数不清的花圈花篮敬献在纪念碑前,当远涉重洋的老华侨伫立在祖先的墓上,当做儿女的跪拜在父母的坟头,当张张纸钱撒向郊外无名荒冢时,我们读到的,难道仅仅只是单一的缅怀和记忆吗?难道只有痛苦和抽泣吗?是的,缅怀、记忆、痛苦和抽泣,固然是清明的基调,这种基调无疑是沉重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这种沉重之中读到一种慰藉,一种力量,一种伟大,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而牢固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促使我们敢于面对任何挑战与灾难,凤凰涅槃般的在烈火中永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放翁的诗句,以气吞河山的豪迈让后人顶礼膜拜;而陈毅元帅的 "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则以浪漫的情怀向我们昭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胸襟。因此,清明带给我们,更应该是勇气,信心和力量。

我们这个民族,漫长的历史记忆——从传说的后羿射日,钻木取火开始——太古老,也太沉重。为了这个民族的复兴和振兴,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以一种大无畏的浩然之气而长存天地之间。他们的光辉业绩及音容笑貌,与天地同在,和日月齐辉。远的不说,从谭嗣同的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到鲁迅先生的 " 我以我血荐轩辕 ";从十九路军的保卫上海,到血战台儿庄;从平型关到上甘岭,我们这个民族,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先烈们以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铸就了华夏儿女的辉煌历史,描绘了中华民族的绚烂篇章,为后人树起一面又一面的旗帜,一座又一座的丰碑。今天,当我们面对着他们的英灵,我们就会有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会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就会自豪地说,我们已经高举起他们的旗帜,正在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

" 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是 " 剑出鞘 " 的时候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必慨叹自己的渺小,浩瀚无边的大海,乃是千万粒水珠汇聚而成。古人尚有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的情怀,何况我们乎?

年年岁岁清明到,岁岁年年清明泪。这泪,应该是胜利的泪,喜悦的泪,幸福的泪,成功的泪!

来源 黔中书

作者 孙俊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鲁迅 奔腾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