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恋爱了,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
她高调地发文官宣,一如她的诗般轰轰烈烈。
和她谈恋爱的小伙子,叫杨槠策,出生于 1990 年,是个养蜂人。
4 月 2 日,余秀华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了一首诗,标题是《这个春天,首先献给杨槠策》。
3 月 21 日,她用近 2000 字,记录了自己和杨槠策相识相知的故事。
她说:" 我轻轻地爱着你,轻得如同舍生忘死。"
而杨槠策,也 " 盲目地爱着她,掐头去尾地爱着 "。
这场恋爱纯粹而美好,让人心疼又羡慕。
双向奔赴
对余秀华来说,和杨槠策的恋爱是场意外。
她和杨槠策是 2021 年冬天认识的,缘起于直播间。
余秀华喝醉后在直播间胡说八道,很多人指责她给诗人丢脸。
只有杨槠策,听说她胃疼,给她寄了蜂蜜。
当杨槠策知道余秀华为情所困时,他从武当山脚下走到山顶,走了 6 个小时,只许了一个愿望:希望余秀华幸福!
彼时,他们还是陌生人,还没有联系方式。
但杨槠策的虔诚,悄悄打动了余秀华。
他们相约去襄阳和郑州游玩,那些日子,余秀华依旧经常喝得酩酊大醉。
杨槠策一次次把她背回宾馆,帮她把衣服和鞋子洗干净。
对于这段关系,杨槠策丝毫不藏着掖着,很快将两人的关系告诉同事和家人,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
对此,素来口无遮拦的余秀华却保持缄默。
她无法确定这份感情的性质,甚至不知道自己对这份感情是什么态度。
正如有位网友所言:" 其实你们两个无所谓爱不爱情,只不过是各取所需。"
人们很难理解,一位 46 岁的残疾女诗人和一个 90 后,怎么会走到一起?
站在世俗的角度看,这场恋爱似乎更像一场交易,一个需要爱情,一个需要流量。
好在,余秀华足够通透,她反问道:" 所有的男女都一样,不管年轻年老,门当户对还是别的,不是各取所需是为什么呢?"
两个人双向奔赴,你情我愿,各自欢喜,足矣。
和杨槠策在一起时,余秀华像个心怀甜蜜心事的少女,荡秋千时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妇女节,杨槠策给余秀华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杨槠策包了架直升飞机,带余秀华看神农架的山峰和大九湖。
从高处俯瞰之余,余秀华不忘发挥诗情。
她感慨说:" 从天空看山,对生命的感受真不一样,人站得高了,就不会被生活的沟壑羁绊了。"
余秀华的人生,正是一步步穿越沟壑,从泥泞走向云端。
泥里生活
没走红之前,余秀华只是一位会写诗的脑瘫农妇,在泥里生活。
余秀华出生于 1976 年 4 月 5 日,这天刚好是清明节。
她调侃说,自己清明节过生日,难免带点鬼气。
6 岁之前,余秀华离开拐杖就没法站立,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经过多方求医,口水终于控制住了,可她还是走路不稳,言语含糊。
余秀华的读书时代,是落寞的。
在学校里被取笑时,她不知道怎么回击,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
脑瘫使她的右手颤抖,无法提笔写字,她只能用左手压住右手不让它抖,练习用左手写字。
高二时,老师认为她的 " 字写得难认 ",给她的语文成绩打了 0 分。
余秀华心气高,回家后就把书本全烧了,选择退学。
退学后,家人便为她操心起终生大事。
上门女婿尹世平是个建筑工人,常年在北京打工,只有农忙和过年才回家。
余秀华和尹世平在精神层面完全无法沟通,尹世平一看她写诗就烦,她看到尹世平坐在那里也烦,互相看不顺眼。
余秀华坦言:" 结婚的第二年还是第三年,我就想离婚。"
余秀华甚至觉得,这段婚姻带给自己的好处,还不如一朵花给她的感受多。
在尹世平眼里,她的命不过 800 块钱,还比不上一头猪。
尹世平的朋友曾模仿余秀华走路的模样说:" 女人是猪,哄哄就好了 ",尹世平笑着说 " 是 "。
一次,为了讨回 800 块钱,尹世平让余秀华去拦工头的车,只因为她是残疾人,对方不敢撞。
那一刻,余秀华感到十分屈辱。
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记者问余秀华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她毫不犹豫地说:" 结婚 "。
余秀华成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
哪怕有人说她有钱忘本,抛弃 " 糟糠之夫 ",也在所不辞。
这段没有尊重与爱的婚姻,不要也罢。
云上写诗
余秀华的走红和她的恋爱一样,同样是一场意外。
2014 年 11 月,《诗刊》微信公众号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发布余秀华的诗歌。
谁也没想到,《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转发次数超过百万,余秀华一夜成名。
她的遣词用句,充满了张力,很少有人用这么直白泼辣的语句表达情爱。
她对爱的渴望,写出了很多人的奢求;
她笔下的困境,更是这个时代的痛苦。
而 " 脑瘫 " 与 " 诗人 " 这两者之间强烈的反差,让人们对余秀华的生活充满好奇,成群结队的记者涌进余秀华家里。
身体上的障碍,丝毫不影响余秀华思考。
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余秀华一点也不怯场。
她把各种问题答出花样,让人忍不住为她的机智诙谐拍手叫好。
比如有记者问她:" 你写诗会顾不上吃饭吗?"
她答道:" 饭比诗重要。"
这种不虚伪的回答,够坦诚,不做作,反而让人欣赏。
有人说, 余秀华能红只是运气好。
其实,所谓的运气好,不过是厚积薄发。
余秀华在成名前,就已经在网上发表了大量诗歌。
1998 年,余秀华写下自己的第一首诗《印痕》," 诗中写我自己在泥水里匍匐行走,现在想来,几乎预言了一生的命运。"
诗歌于她,就像摇摇晃晃行走时的一根拐杖。
写诗成为她消解现实苦难的出口,她在诗歌里尽情做自己。
2005 年,余秀华陆续开始在《钟祥日报》《荆门日报》《荆门晚报》上发表诗歌。
在诗人汇集的论坛和 QQ 群里,她永远是最活跃的那个。
哪怕靠写诗养活不了自己,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身体的残疾、年少的嘲讽、婚姻的不幸,以及她对自由的渴望,统统化作笔下的灵感。
诗歌,是她平淡生活中的一束光。
正是凭借诗歌,余秀华得以彻底改变命运,按照自己的心愿活着。
她现在的生活,既不是岁月静好,也没有情感沸腾,而是天天沉溺于勾兑白酒。
她写道:" 想着我喜欢的人和喜欢我的人都还在,就一点不着急。"
活得坦荡
余秀华,是爱情里的花痴,也是婚姻里的暴君,她是敏感的农妇,也是不羁的诗人。
她曾写道:" 命运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终于短暂地把我从横店的泥巴里拔了出来,像报复一样补偿给我曾经梦想的境遇和状态。"
对余秀华的残疾,很多人表示同情;
对她的一身才华,很多人表示惊叹;
对她离婚的决绝,很多人表示不解;
对她现在的幸福,依旧有人在质疑。
然而,不管是面对网络的质疑,还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余秀华都是勇敢的、潇洒的,浑身散发出一种粗粝的真实和浪漫。
人生过处,皆是冷风盈袖。
诗与爱的存在,带给她一抹难得的温暖和慰藉。
最后,祝福她,祝她幸福。
祝她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随心所欲,活得坦荡。
作者 | 林希言,微信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 FM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