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4-05
这群80后的坚守,让生命的告别变得更有尊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清明时节,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总是愈加浓厚。每段旅程都有终点,每个生命都有尽头。殡葬无小事,事死如事生。在南京市殡仪馆,有这么一群 80 后,坚守岗位十多年,已经成为行业的顶梁柱。一年 365 天寒暑交替,他们始终坚守在 " 人生终点站 ",用细致的服务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

△ 南京殡仪馆寄思苑

15 年来她主持上万场生命告别仪式

作为生命的最后一站,殡仪馆历来神秘,令人生畏。和轶群是南京殡仪馆礼仪部部长。2007 年她就开始从事殡葬行业,至今已有 15 个年头。这些年来,她主持了上万场生命告别仪式,用深情温和的语言完成每一场追悼会。

△ 南京殡仪馆俯瞰图

每一场葬礼,她都会深入了解逝者生平,精心组织语言;遇到特殊需求的,还带领大家制作个性化电子治丧模板,组织策划一场个性化葬礼,让逝者圆满,给生者慰藉。

和轶群带领部门先后获得全国、省、市 " 巾帼文明岗 ",部门职工斩获全国殡仪服务员大赛一等奖。南京殡仪馆礼仪部也成为一支技术专业、服务优秀、素质过硬的团队。

与老一辈相比,和轶群说她是幸运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殡葬从业者歧视在逐渐减少,家人也非常理解她的工作。

她转行踏进殡葬行业,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2013 年,刘琦放弃从事了 10 余年的幼教工作,一脚踏进了殡葬行业,先后担任南京殡仪馆业务接待部见习部长及副部长,到如今也已经快 10 年了。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家里几辈人都是从事殡葬工作,从小就耳濡目染。"

△ 南京殡仪馆纪念环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的场景总是让人难受。去年,一位 90 多岁的老奶奶带着大儿子来为小儿子办理火化手续,签字确认火化后,老人因为对儿子过于思念,在业务楼门前哭泣。

刘琦看到后将老人和其大儿子带到空闲的洽谈间中等待,耐心开导安抚,还协调来一辆电瓶车将他们送至纪念环安放骨灰。后来有一天,老人又独自来到业务大厅要求看儿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刘琦得知她每次都是瞒着长子偷偷坐公交车来,于是放弃了午餐时间,劝导她一个多小时。最后,刘琦还主动自费,为老人打车送其安全回家。

他给自己立规矩,24 小时随叫随到

1981 年出生的裴凯,2004 年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同年入职南京殡仪馆,目前已担任接运部部长。

裴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选择从事殡葬工作,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对奉献的一种诠释。裴凯认为,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尊重。如果能让每个生命最后的旅途走得平安、走得尊严,他觉得很神圣、很崇高。

△ 南京殡仪馆业务办理大厅

2013 年,裴凯被调至接运部以后,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无论白天黑夜,不管风雨兼程,只要单位一个电话,24 小时随叫随到。每接运一具遗体,他都会以殡葬人特有的注目礼、鞠躬礼为逝者送行。他曾在无数个深夜,去往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满头大汗地将遗体一层一层抬下来;他曾接运过多起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原因死亡的遗体,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伤痕累累的逝者。

2021 年 8 月中旬的一天,有一名封闭小区的高龄老人去世,裴凯立即通知部门启动中高风险区域接运应急预案、人员调配等,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中。但在和家属沟通时出了点情况。因为逝者与老伴居住在封闭小区,子女们没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情绪比较激动。裴凯主动接下了这个业务,用了近一个小时,对手续办理、服务流程、疫情防控期间免费临时寄存骨灰等政策予以沟通解释。将遗体接运至南京殡仪馆后,他立即打电话请逝者家属放心。次日,逝者儿子来馆办理业务时,他陪同并解答咨询问题。

这些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接运部连续八年获得全市车辆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现代快报 + 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供图)

相关标签

南京 电瓶车 长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