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4-07
兰州市文旅事业实现全方位融合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年来,依托兰州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市文旅局全方位加快文旅融合,通过打造文化地标、优化产业布局、塑造品牌活动等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效的促进了文旅文创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文旅融合让古老金城美誉不断

2021 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 6936.1 万人次,同比增长 43.86%; 实现旅游收入 593.5 亿元,同比增长 40.84%。兰州入围 2021" 艾里缇斯 " 奖,被评为 " 最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被携程 2021 年度口碑榜评为 " 最具魅力特色目的地 " 和 " 最佳新晋目的地 ";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为 " 全国年度最佳推广旅游胜地 " 和 " 中国最美夜游景观名城 "。

去年以来,为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文旅局成功创排了红色儿童剧《大豆谣》作为创新案例选报中宣部,推出的《民族脊梁——甘肃抗战人物展》,接待观众 15 万余人次。此外,还与市公交集团联合搭建党史教育平台 "8 路红色专线 ",打造出深受市民喜爱的党史学习教育移动课堂。

近年来,市文旅系统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内强素质,深入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结合文旅发展、疫情防控、市场治理等工作,打造 " 五联五助 " 党建品牌,为民兴办实事 15 项。

其中,为了更好的外树形象,市文旅局遴选优秀党员作为 " 项目服务官 " 进驻兰州老街、水墨丹霞等重点项目,开展 " 三进一面 "(进企业、进项目、进业务,面对面)活动,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在疫情防控、创建文明城市、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设立党员突击队,以先锋岗、" 责任区 "、志愿者等方式 " 双报到 ",圆群众 " 微心愿 "1100 余项。

以项目为抓手攻坚实施 " 五大工程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近年来,市文旅局大力促成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抓手,攻坚实施 " 五大工程 ",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吸引力、创新力,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气象。

目前,市文旅局实施推进文旅项目 76 个,完成项目投资 55.26 亿元,完成计划的 10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6.27 亿元,完成计划的 122.6%。水墨丹霞、" 读者印象 " 精品街区、兰州老街、甘肃简牍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也有序推进。

同时,市文旅局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凝练重点招商项目 36 个,编印《兰州市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册》,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3 亿元,完成任务的 100%。

此外,还向上申报 " 十四五 " 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程储备项目 56 个,其中兰州黄河文化艺术中心丝路黄河文化博物馆、青城古镇数字中心及非遗展示馆 2 个项目列为省上重点前期项目。

" 内修 " 景区扩容增质," 外练 " 形象宣传推广

近年来,通过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我市将各个景区景点的现代设计理念和当代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度结合,旨在进一步凸显各自景观特色的同时,让游客更加舒适的享受到游憩、观赏、娱乐等多元化旅游体验,致力于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

截至目前,我市新评定河口古镇、水墨丹霞等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8 家,评定达川三江台景区、凤凰民俗小镇国家 2A 级旅游景区 2 家,推荐评定西固区达川镇吊庄村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7 个。特别是,兰州老街还入选第一批甘肃省旅游休闲街区,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市文旅局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先后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10 条(市内 4 条、市外省内 6 条),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同比上升 200%以上。

此外,为了更好的实施文旅营销工程,进一步拓展本土文旅资源对外宣传的宽度,市文旅局还在海外平台成功发布可 57 秒时长的兰州旅游形象宣传视频、" 用音乐告白黄河 " 短视频,借助 " 探索甘肃 " 海外项目发布黄河楼、兰州飞天等短视频,发布 " 水墨丹霞之琵琶版 " 视频等。

期间,通过境外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兰州中山桥、白塔山等地标性景点景区,受到海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还进一步深化了与新华社、中国日报、央视等央媒合作,利用微信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全年发布推广软文 4955 篇、设计发布 H5 软文 8 篇 , 阅读量达 212 万 +;微视频、抖音号、快手号发布原创短视频 244 个,播放量突破 1000 万次;与凤凰网甘肃频道合作共发布兰州相关报道 180 篇(部),凤凰网三端带动总浏览量独立 IP 访客 2746 万、浏览量 8240 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文化旅游微博号荣登 2022 年 2 月全国市级文化和旅游微博传播力指数榜首。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温度,市文旅局还先后赴湖北恩施、浙江杭州、江苏南京等沿航城市开展兰州文旅推广营销活动。还与新华社合作在绍兴举办 " 丝丝相扣 " 一带一路金城兰州走进古越绍兴城际文化交流专场推介会、在长沙举办 " 黄河谣 湘江颂 一带一路金城兰州沿湘之行 " 城际文化交流专场推介会。

依托 " 互联网 + 旅游 " 激活消费潜力

近年来,为了依托 " 互联网 + 旅游 " 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市文旅局还开展了一系列 " 贴心 " 活动,极大的激活了广大市民的消费潜力。

聚焦 " 六夜 " 联动,市文旅局制定《2021 年兰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实施方案》,实施了 " 点亮金城夏夜 " 为主题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期间,还成功评选出 " 六夜 " 品牌、产品或企业共 62 家,并投入资金 80 万元发放文旅消费券 26855 张,带动全市文旅消费达 2100 余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文旅局还积极组织 3 个项目申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兰州老街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此外,还积极争取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一期工程项目 2022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2.1 亿元。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参加 2021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推荐的文创产品荣获 1 金 1 银 4 铜的好成绩,是全省唯一获得金牌的市州,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一。

让文艺作品保持旺盛 " 生命力 "

文旅融合必然对我市文艺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市文旅局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力求让文艺作品保持旺盛的 " 生命力 "。

去年,我市成功创排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并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实现了以艺术精品弘扬南梁精神的初衷。期间,《人民日报》还专门刊发署名文章《交响合唱组曲 < 南梁颂 > 的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还以西路军将士感人史料为支撑,成功创排民族歌剧《西风烈》。

此外,市文旅局创排的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先后荣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 " 入围奖 " 及第十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 优秀展演剧目 " 奖,并成功入选 " 戏剧中国 " 线上展演优秀剧目。特别是,该剧还采取线上加线下的演出方式先后赴张掖、重庆、成都演出 5 场,获得了相关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

此外,我市还组织 41 名优秀演员赴京代表甘肃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排演,获文旅部通报表扬。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兰州 招商引资 文化旅游 甘肃 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