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作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代表作和里程碑,刘家峡水电站创造了当时混凝土重力坝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等七个第一,被誉为 " 黄河明珠 "。
如今,刘家峡水电站以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安全可靠清洁绿色电能为己任,助力甘肃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 " 双碳 " 目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刘电力量。
顶峰保供 助力实现 " 双碳 " 目标
自 1969 年投产发电以来,刘家峡水电站已经走过了整整 53 个春秋。53 年来,电站累计发电 2587 亿千瓦时,如果按每千瓦时发电消耗 350 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节约燃煤 9054.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3722.79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76.96 万吨,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作为甘肃电网的重点调峰电源,刘家峡水电厂利用不同季节来水情况和日发电量计划,配合风电、光伏企业进行调峰调频,尽量使机组在最优工况下运行。
刘家峡水电厂运行分场四值值长王磊介绍:当前正值黄河中下游引黄灌区春耕春灌时期,该厂不仅密切关注流域春灌补水情况,还根据春灌用电高峰负荷要求,频繁开停机调整机组出力。
王磊介绍,近期平均每天要进行 10 次精准开停机操作,从调度下达指令到完全开停机需要在 20 分钟内完成,每次要对发电机进行 60 多项操作,每一项操作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刘家峡水电厂为什么要频繁开停机?刘家峡水电厂生产技术部主任张云利道出了缘由:" 早上至中午是新能源发电的高峰期,水电厂减少出力为新能源大发腾出空间。下午至晚上为弥补全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不足外送能力较小的缺口,水电厂加大出力,促进电网平衡、新能源消纳。"
频繁的开停机操作,也给刘家峡水电厂顶峰保供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所有发电机组安全可靠性必须达到 100%。该厂利用黄河防凌期间出库流量小的有利时机,对 2 号机组进行整机改造、其他机组和辅助设备进行了全面春检,确保机组应开尽开,随调随启,全力顶峰保供。
张云利介绍,为促进新能源消纳,2021 年刘家峡水电厂发电机组开、停机达 4515 次,是 2020 年开停机 1983 次的两倍多,操作量比 2020 年多 15 万次以上。更重要的是,每项操作都做到了百分百精准,设备合格率百分之百。
生态保护 助推流域高质量发展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了保持水库两岸水土丰润,刘家峡水电厂对所辖的南北两山区、库区周边地区进行了绿化、封育和维护,先后植树 200 多万株,使黄河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 4650 亩,库区周边陆生植物健康生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 再往回退一点,就能看见船右侧的那根树干了 "。3 月 28 日上午,漂浮物打捞工作负责人蒲良站在大坝左侧的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然后通过对讲机引导打捞船调整方向。
蒲良介绍,库区上游河道及库区沿岸居民生活、牲畜养殖、枯枝断木等形成的漂浮物顺流而下,最终汇聚在坝前 1 千米范围内。若遇上游暴雨,漂浮物几乎会覆盖坝前整个水面。这会对水质和环境造成污染,也给库区内航运带来影响,更会对电站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刘家峡水电厂每年都要进行坝前漂浮物打捞工作。自 2017 年起,该厂先后投入了两艘自动化机械打捞船,年均打捞漂浮物达 1.5 万立方米。
近年来,刘家峡水电厂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快速联动响应机制。打捞船 24 小时待命,一旦上游天气发生变化,随时开展坝前打捞工作。如今已做到了日清日洁,确保坝前库区漂浮物覆盖小于坝前水域面积的 0.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进今天的刘家峡水库,青山绿波,水天一色。刘家峡水电厂在守好一库碧水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驱动、效率驱动的发展能力,助力甘肃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自忠 特约记者 侯齐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