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4-08
GDP突破1.6万亿元、增长7.5%,极具考验的2021年南京交出七方面成绩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 4 月 8 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也是南京历史上极不平凡、极具考验的一年。" 他从七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6 万亿元、增长 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9.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1%," 强富美高 " 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大战大考中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

面对突然来袭的禄口机场聚集性疫情,全市上下沉着应对、科学处置,以最快速度开展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社会面管控,尽最大努力进行医疗救治,实现 235 例本土和 325 例市外来宁医治患者 " 全治愈、零病亡 ",较短时间控制住了疫情。

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关口。压紧压实 " 四方 " 责任,严格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大活动管理。大力推进 42 家发热门诊规范建设。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1800 多万剂次。完成 89 个急救站点规范建设,储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近 4 万间,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累计为企业减负 250 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 34 万人

及时出台支持企业稳定发展 " 惠企十条 ",累计为企业减负 250 亿元,惠及市场主体 20 余万家。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登记市场主体 29.6 万户、同比增长 19.9%。

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超 34 万人。389 个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超过年度计划,工业投资增长 13.5%,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547 个。启动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超 100 家,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 19.2%,实际使用外资超过 50 亿美元、增长 11.1%。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新增服务业集聚区 5 家,服务业主导产业营收增长 11%; 新增上市企业 15 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 2000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 7200 亿元,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推动产业补链固链强链,智能电网等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

京地区新增两院院士 14 名、居全国第二

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获科技部批复。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6G 太赫兹无线通信创全球实时传输最高记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启动建设。南京地区新增两院院士 14 名、居全国第二。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 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95.4 件、居全国第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1300 家、总数达 7800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1.68 万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1.3 万亿元。新增留学回国人员 7224 人,2000 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 " 海智湾 " 国际人才街区。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集聚顶尖人才 30 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34 名,培养创新型企业家 200 名。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加快构建 " 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 " 发展格局。入选国家 " 十四五 " 重点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南京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23 个跨区 " 断头路 " 贯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主城、江北片区应急水源地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30 万吨 / 日,更新改造污水管网 40 公里。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 330 多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 200 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108 个,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157 部。新建公共停车场 18 处、新增泊位 5257 个,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带头开放共享泊位 8.6 万个。新增社区公园、游园 21 个。加快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11 个,建设市级美丽宜居村 475 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完成 147 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 700 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PM2.5 平均浓度下降 8.5%

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21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8 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率先成立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

完成沿江湿地修复 1500 亩、矿山生态修复 427 万平方米," 一江两岸 " 滨江绿道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实施 PM2.5 和臭氧双控双减,PM2.5 平均浓度下降 8.5%。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42 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 100%,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编制完成 " 双碳 " 工作方案和 " 十四五 " 低碳发展规划。全市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 以上。完成造林 1.77 万亩,实施森林抚育 5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 31.9%。

对 27 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

制定《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 一件事一次办 " 改革在全国推广,启用惠企政策 " 宁企通 " 平台。对 27 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自贸区南京片区新增 60 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欧班列开行数增长 35.5%。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获国家批复的首个都市圈规划,宁句城际建成通车,宁扬、宁马、宁滁市城轨道交通开工建设。扎实做好与 8 个市县区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持续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完成援建项目 268 个。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 3 万个

出台实施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暖心十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达 78.5%,十大类 45 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获评 2021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 1.6 个百分点 ;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 985 元 / 月,退捕渔民、被征地人员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 " 一老一小 " 服务保障,新建养老机构床位 3153 张;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 3 万个,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 92%。" 双减 " 政策有效落实。建立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建成紧密型医共体 12 家。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生活圈试点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保障房 324 万平方米,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4 万套、市场化租赁住房 8 万套。积极推进世界文学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完善社区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 卢河燕 / 文 顾炜 / 摄

相关标签

南京 就业 疫苗接种 核酸检测 外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