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4-10
黄埔莲塘好风景 “十古”文化遗存焕发新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村头的大榕树下摆开几张方桌,大家坐在绿荫下,望着古村谈保护。这是近日在广州市黄埔区九佛街举行的 " 九佛九人谈 " 活动上的场景。当天,围绕 " 十古 " 保护,规划专家、文化学者、街道干部、村民代表交流思想、碰撞思路,真理越辩越明,蓝图越描越细。

所谓 " 十古 ",即古村、古树、古屋、古庙、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桥、古码头等十类古遗存。今年以来,黄埔区全面深入开展整改工作,对辖内十类古遗存的文化历史信息进行系统梳理、挖掘,用讲故事、展画卷、树舞台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古遗存加以活化利用。

大榕树下谈乡愁

座谈会上,除了九位发言代表,围坐在榕树下的村民们也可以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的规划专家何冬华来开会之前,把九佛的村子走了好几遍。他细心地注意到,在莲塘村风水堂正面有一条小轴线,正是以这条轴线为核心 " 山、水、古村 " 连接为一体。在广东的古村中,尚保留着这种小中轴秩序的已经为数不多。

" 在榕树下开这个会,翠意满满,乡愁满满。" 黄埔区政协党组成员郑卓文说," 十古 " 保护要规划先行,既重视物的保护,也要讲好故事,把文脉一代代传承下去。

你一言,我一语。在文化传承保护上,务虚就是最好的务实。黄埔区九佛街道党工委书记褚大军说," 九佛街常态化开展‘九佛九人谈’活动,就是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中来。"

一树一档 " 一张图 "

走进有着 700 多年历史的莲塘村,远远可见清濯桥一侧立着一棵 20 米高的参天巨榕,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福荫着这片土地。" 这棵古树就像是我们的长辈一样,见证了我们莲塘村世代变迁。" 莲塘村村民、村史编写人陈耀松说。

老树常青不仅成为莲塘村的佳话,亦成为黄埔区 " 十古 " 文化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成效的真实写照。据统计,黄埔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数量为 5208 株,约占广州市古树名木总数的 53%,约有 3096 株散生在自然村落的房前屋后。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环境与群众需求之间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尤其是自然村落房前屋后大龄果树保护移植问题迫在眉睫。

去年 12 月,《广州市黄埔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明确 " 开展古树名木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应用三维 GIS 信息技术,建立一树一档 " 一张图 ",全区古树全部纳入古树名木电子地图系统。

古村新韵活力足

莲塘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的大祠堂显示了莲塘村古老的内涵。时四陈公祠建于 1899 年,2013 年重修,修旧如旧,仍保留着古风古韵。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市政协委员、黄埔区政协委员吴非凡将莲塘村作为一个粤剧传承基地,时常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此唱戏学艺。" 莲塘村丰厚的历史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土壤。" 吴非凡说," 在这里成立少儿粤剧传承基地,让孩子从文化传承中汲取营养,使粤剧课堂更加鲜活,也助力古村繁荣更新。"

在黄埔区 701 处十类古遗存当中,莲塘村的古遗存占了 36 处。除古树外,这里有最早始建于宋代的 12 口古井,建于清代的时四陈公祠,以及鸿佑家塾、秀昌书舍、友恭书室等岭南特色古建群落和 2 条街、11 条巷道,还有 20 世纪 50 年代建成的青莲戏台。

" 文化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黄埔区‘十古’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通过分区域、分类别呈现区域历史文化全貌,多手段、多渠道传承古遗存历史文化,推动文化、科技、产业共融,保护成果让群众共享。" 黄埔区文广旅局局长陈文聪说。

" 十古 " 保护新招迭出

启动 " 十古 " 保护工作之后,为了更加细致、全面地摸清古遗存 " 家底 ",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编撰了《黄埔区古遗存总览》《黄埔区十类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项目实施清单(第一批)》等 6 册系列丛书。其中,古遗存总览图册将黄埔 " 十古 " 的老照片、老故事、老传说,分区域、分类别用图文画册的形式展现出来,为黄埔留下记忆。

围绕 " 十古 " 保护,黄埔区新招迭出:推出全国首个导航类应用软件文化保护对象地图,聘用全省首名文化遗产检察官,实施全市首个 " 屋长 + 保护责任人 " 制度、构建 "1+N" 保护传承政策机制体系、创新 " 互联网 + 保护 "……

" 在‘十古’保护工作中,我们联合基层社区完成一批非国有文物保护工程,充亭凌公祠、凌鸿年宅、边岗文塔、端圃家塾得到了全面修缮,很多非国有文物得到新生,充满活力。" 陈文聪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曾妮 范敏玲 孙旭东

摄影:新快报记者李小萌

视频:新快报记者林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