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薛艳 记者 王菲)近日,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东闸新村考古发掘工地发现两座西汉早期的墓葬,引发广泛关注。4 月 8 日下午,考古工作人员继续对东闸考古工地 M82 的主墓室进行清理时,在墓主头部下和胸部位置发现了 7 枚窍塞。
什么是窍塞?《抱朴子 · 世俗篇》中记载:"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玉窍塞是汉代葬玉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有九窍,窍塞就是塞于窍穴之物,一般指眼盖、鼻塞、耳塞、玉琀、肛塞、阴塞。一般是玉质的,也叫玉窍塞。
江苏地区是汉代诸侯国的主要封地之一,出土的墓葬等级较为齐全,玉器数量多,丧葬玉器所占比重大。
据学者统计,江苏地区出土有丧葬玉器的汉墓有 76 座,至少 233 件丧葬玉器。丧葬玉器汉墓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徐州楚王和扬州广陵王墓葬中出土的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占整个江苏总数量的 70% 以上。丧葬用玉中,又数玉璧和窍塞数量最多。所以,在盐城发现丧葬玉器中的窍塞并不足为奇。
汉代葬玉制度是怎样的?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赵永正介绍,葬玉制度包括葬玉组合和葬玉的使用方法。一般包括玉衣(玉面罩、玉衣套)、玉枕、玉握、玉九窍塞、玉璧五大类,根据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种类和数量会有相应的变化。
(中国海盐博物馆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