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 文 徐洋 / 摄)热到极致的 33 ℃后,冷空气反手就是一招——降温 15 ℃ +。本周天气冷暖 " 大乱斗 ",将让小伙伴们脱衣穿衣应接不暇。4 月 12 日本次夏季体验活动将迎 " 最后的疯狂 ",虽然午后最高温仍可达 33 ℃,但当天江苏将陆续迎来风雨过程。根据省气象台重要天气报告,预计 12 日午后 -13 日江苏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并伴有大风和降温天气,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3 日苏南和沿江地区局部将出现暴雨。气温也应声下降,12-13 日最大降温幅度 15 ℃ +,13 日南京将从 33 ℃骤降至 15 ℃,瞬间穿越两季。
一秒入夏?冷空气说 " 我不答应 "!
本周的天气主场,可谓是冷暖 " 大乱斗 "。清明假期以来,中东部多地热得像 5 月甚至 6 月,最高气温纷纷超过了 30 ℃,一些地方热到破纪录。根据江苏气象部门监测,4 月 11 日 14 时,除了射阳(29.9 ℃)、淮安(29.6 ℃)、吕泗(26.6 ℃)、西连岛(18.6 ℃)外,其余地区气温都在 30 ℃以上,最高江都,达到了 33 ℃。户外的小伙伴直呼," 要在春天里被烤熟啦!"
就这么一路热下去,是要直接入夏的节奏吗?春日另外一大主角 " 冷空气 " 可不答应。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较强冷空气将横扫我国大部,大部地区都将会感受到降温,局地 16 ℃以上。也就是说,很快天气将从热得像初夏,立马回到乍暖还寒的春天。
不仅气温直接 " 腰斩 ",这股冷空气还是 " 全能型 ",将带来暴雨、大风和雷电,北方部分地区还会出现沙尘和浮尘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 11 日至 13 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东部、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为啥雨势这么强?中国 天气网说,这次大范围强降雨的出现,与西南涡的形成密不可分。西南涡是西南低涡的简称,是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浅薄低涡,每年春季和夏季活动最频繁。
大风降雨 12 日到货,13 日部分地区暴雨
冷空气什么时候 " 到货 " 江苏?省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较强冷空气和地面气旋影响,预计 12 日午后 -13 日江苏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并伴有大风和降温天气,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具体来看,12 日江淮之间和淮北地区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小到中等、局部大雨。午后到夜间江淮之间北部及淮北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它地区白天多云,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13 日沿江和苏南地区阴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淮北地区阴有小雨并渐止;其它地区阴有中到大雨。
雨哪里下得最大?根据预报,过程累计雨量:沿江和苏南地区 35 到 80 毫米,江淮之间中北部地区 15 到 40 毫米,淮北地区 10 毫米以下。
那么,雨啥时到你家?根据气象部门制作的降水落区图,12 日午后起,这轮降雨将率先在江淮之间和淮北地区登场,淮安大部、宿迁南部、盐城北部中雨,全省其它地区都是小雨为主。到了 13 日,降水逐渐转移到沿江和苏南地区,常州、无锡大部,苏州中北部、南京中南部、南通中南部等地有暴雨。其它地区的雨量也是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据悉,这轮降水过程预计 14-15 日停歇,届时全省多云有时阴,气温缓慢回升。
剧烈降温 13 日显现,最高温直接 " 拦腰砍 "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近期气温异常偏高,大气积攒了一定的不稳定能量,加之水汽条件较好,此次冷空气南下极易触发强对流天气。12 日中午开始,风力逐渐增强,陆上阵风可达 6 到 7 级、江河湖面 8 级左右,南通沿海海面 9 到 10 级、盐城和连云港沿海海面 8 到 9 级。相信这波降水过后,就将落红满地,一些春花即将迎来谢幕。
风雨来袭的同时,全省气温明显下降,12-13 日最大降温幅度可达 10-15 ℃。大降温到货时间在 13 日,届时午后最高温直接 " 砍半 "。以南京为例,12 日午后最高温可达 33 ℃,13 日骤降至 15 ℃,骤降幅度达 18 ℃,瞬间穿越两季。
具体来看,12 日全省最高温仍在 30 ℃ +,淮北地区 15~25 ℃,其它地区 18~32 ℃。13 日气温才真正迎来大跳水,淮北地区 11~16 ℃,江淮之间 11~14 ℃ , 苏南地区 15~18 ℃,昼夜温差肉眼可见地迅速缩小,早晚和白天的温度差不多。
所以,小伙伴们,这两天穿衣要走心,谨防感冒。12 日出门还可以是夏日装扮,13 日就只能乖乖穿上风衣、风衣、长裤,迎接风雨降温了。
气象部门提醒,大风降雨天气将对核酸检测点、小区防疫点、交通卡点的造成影响,需注意防范。此外,要注意防御大风、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降温等天气对人身安全、交通运输、户外作业、设施农业、水产养殖以及疫情防控等的影响。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