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4-12
健康 | 帕金森病无法治愈,长期获益要靠全程管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今年 4 月 11 日是第二十六个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乃至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法治愈。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约 300 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是帕金森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将达到 500 万。专家指出,帕金森病除了手抖、肌肉强直、活动缓慢等 " 看得见 " 的症状,还有常常被人们忽略的 " 看不见 " 的症状,如抑郁、睡眠障碍、记忆减退等。" 看不见的 " 症状往往会先于 " 看得见的 " 症状出现,并贯穿疾病始终,影响治疗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因此,综合治疗、多学科治疗模式、全程管理是目前帕金森病治疗原则。

当下治疗只能改善症状,须全程管理以求长期获益

"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主任医师表示。

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神经科主任张玉虎主任医师指出,根据 2016 年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只有出现运动迟缓、震颤、肌张力增高等运动症状,达到帕金森综合诊断标准,无绝对排除标准才诊断为帕金森病。从出现第一个疾病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到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前驱期阶段可长达 20 年。因此,应对帕金森病患者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进行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分三个时期

王丽娟指出,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分为前驱期、疾病早期和中晚期。

从患者出现第一个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到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而确诊的这段时间就是帕金森病前驱期。张玉虎指出,帕金森病前驱期表现为嗅觉减退(约 90% 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夜间噩梦增多、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往往伴有不宁腿综合征表现)、便秘(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症状同时存在 2 种以上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头面部油腻、唾液腺分泌增多引发的流口水、汗分泌增多导致的大汗淋漓或分泌减少导致闭汗等。" 这些前驱症状通常并不能确诊帕金森病,也可能和别的疾病相混淆,但如果关注到这些症状,会更容易早期识别帕金森病,早发现、早干预。"

由于帕金森病会随时间推移不断加重,早期进展更快,因此,早期一旦确诊,应尽早启动早期治疗。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王丽敏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运动康复、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 疾病早期,帕金森患者通常对药物反应较好,遵医嘱规律按时服药,能够缓解症状,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帕金森病的用药蜜月期,也是疾病最好管理的时期。" 她指出,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药物。每一类药物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临床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到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症状表现、疾病严重程度、共患病、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进行药物选择和调整。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更为复杂。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聂坤博士指出,随着疾病进展 , 当帕金森病人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断死亡,与正常多巴胺水平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对药物的需求量越大,就可能进入了疾病中晚期。" 中晚期除运动症状明显加重外,通常还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症状波动及异动症。此外 , 还可出现左旋多巴抵抗症状 , 包括姿势不稳和跌倒、言语和吞咽困难。" 他表示,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既要继续力求改善运动症状,又要妥善处理一些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

药物之外,还有无创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有创的脑起搏器技术

张玉虎指出,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基石,每一个帕金森病人患病全程,药物治疗几乎都是必需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措施,比如神经调控,包括无创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简称 rTMS)和有创的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俗称脑起搏器技术。

" 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聂坤介绍,DBS 治疗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对脑区运动神经调控的关键节点给予高频率(少数是低频率)的电脉冲进行调控、发放弱电脉冲,可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能减少异动持续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减少症状波动,还能够长期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DBS 的治疗时机尤为重要。聂坤表示,一般在药物的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最适合手术。聂坤博士指出,当帕金森病发展到晚期,患者出现中轴症状,如平衡障碍、频繁跌倒、吞咽及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视幻觉,提示脑起搏器的手术时机过晚,患者受益有限,风险增高。

但是,DBS 对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如抑郁、焦虑及认知障碍有限,同时,有严重抑郁、焦虑及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是 DBS 治疗的禁忌。" 这时候就非常适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王丽娟教授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主要根据电磁互换的原理,经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再几乎无衰减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局部电活动,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rTMS 无创、无痛、安全性好,已广泛用于帕金森病、抑郁、痴呆、睡眠障碍、癫痫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显示,rTMS 可增强突触可塑性,保护单胺神经元,上调颅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最终调整功能紊乱的大脑网络而起到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作用。

相关标签

帕金森病 帕金森 神经科学 丽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