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
两千多岁的石墙长什么样?
你想知道
和如此 " 高龄 " 的石墙
一起欣赏太湖是什么感觉?
4 月 14 日
龙山步道一期将首次面世
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应急状态
不建议大家立即前往
请跟随小编的镜头
先来一波 " 云 " 探步道吧
" 目前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们暂时只开放了一期三分之一的山道。" 阖闾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步道铺设总长度约 4.5 公里,即将开放的路段为龙山石墙遗址入口处至夏慕湾段,全长约为 1.5 公里。
▲绿色标识线路为先期开放部分
一边是千年历史的石墙
一边是波光粼粼的太湖
春光下
一场美妙的登山徒步之旅从此处开始
沿途,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石墙的沧桑,还能清晰的看到壮观的石冢(又称石室土墩墓)。
不同于普通的山间步道,龙山石墙和石冢拥有文物属性,因此龙山步道必须由拥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来开发。
作为施工方,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的步道工程范围选定为西起 D1 石室土墩,东至 D55 石室土墩之间的石城墙,共计 50 段城墙。整个施工过程为严格保护石墙及周围环境,所有材料均由畜力和人力拉上山,同时考虑游客的体验感和徒步过程的安全性,施工团队严格控制步道与石墙距离,既保证道路的平整性,也不影响观赏石墙。
除此之外,针对石墙的保护也是多种多样。
▼电子围栏报警,当游客越过时,会触发报警,提醒游客远离石墙
▼石墙保护试验段,此前针对不同区域的石墙,尝试了多种保护方式,以确认各段位的最佳保护办法,目前作为历史见证得以留存
知识拓展——龙山石墙
" 阖庐(闾)之时 …… 兴乐石城 " ——《越绝书 · 吴地传》
阖闾城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都城,史载始建于吴王阖闾元年(周敬王六年,公元前 514 年),距今已有 2500 多年,它承载着吴王阖闾励精图治,清廉亲民,任人唯贤的人文精神。
该城遗址位于马山街道闾江村,是滨湖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阖闾城东内城墙、外城墙和南城墙保存较好,西城墙和北城墙已不存。城外原有护城河,南城墙和西城墙前的护城河较完整。城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纹样的几何形残陶片。
龙山山脉位于阖闾城东北,面向太湖。2008 年,阖闾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显示,龙山山脉的山顶和山脊沿十八湾分布着规模庞大的石冢和石墙。而石冢和石墙的发现,也将阖闾城遗址的范围由阖闾城大城扩大到了龙山一带。
▲阖闾城、西城、东城大致位置示意图
考古专家分析,现存的龙山石墙很可能就是阖闾城的第一道防御工事。也有不少专家认为龙山石墙就是我国早期的长城——吴国长城。
从 2008 年至今,由无锡考古所(文物保护中心)先后对龙山进行考古勘探出了多段石墙,并详细调查测量每一段石墙、每一座石冢。为更好探明石墙性质,2018 年对龙山石墙部分段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目前已发现的石墙残余断续长达 6 至 9 公里,有一部分保存较好,石墙清晰可见,墙体结构清楚,宽约 0.7 至 1.1 米,高近 1 米。还发现石室土墩墓近百座,石墙叠压于土墩墓之上,在龙山主脉及其支脉的山脊上绵延开来,颇为壮观。
现存龙山石墙处于自然暴露状态,为消除威胁城墙的不安全因素,使城墙达到安全稳定状态的同时对外进行展示,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管理处向国家文物局申请《阖闾城龙山石城墙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一期)》立项,获批复。该项目被列入 2020 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考核项目,在前期环境清理及修复试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采用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方式实行有效保护,重点将文物展示规划及文旅体验方案相融合,努力打造遗址公园新亮点。
怎么样?
有没有心动?
别着急
待这波疫情过去
我们就能约上家人与好友
一起踏上龙山步道
开启一场与历史和湖景的约会
在此刻
小编拜托大家
继续增强防范意识
不集聚、不扎堆
不串门、不聚餐
继续坚持佩戴口罩
做好个人防护
主动配合区域核酸检测
来源: 无锡滨湖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