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4-14
半亩塘丨兰州的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兰州又名金城,因群山环抱,固若金汤,因此取 " 金城汤池 " 的典故,命名为金城。母亲河穿城而过,所以从有史以来,兰州就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 1907 年初秋的早晨钉下第一颗铁钉,历经三年的辛苦努力,建成了黄河上第一个横跨南北两岸的钢铁桥梁,史称 " 黄河第一桥 "。从那时起,铁桥变成了兰州的城市符号。

铁桥百年,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数以千记的日寇飞机从头顶盘旋,未能摧毁它伟岸的实体;成千上万的解放军从桥头出发,解放了西域戈壁。

铁桥百年,历经了祖国的栉风沐雨。从 " 一五 " 计划的宏伟蓝图,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 " 从这里出发,三纵三横的铁路生命线在这里汇聚。

铁桥百年,目睹了新时代的伟岸挺拔。铁桥有了 33 个兄弟姐妹,繁荣兴盛的兰州成了五省通衢。"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 ; 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 赵朴初的对联变成了兰州最好的注释。

铁桥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我们维修它、保护它、建设它,兰州人和铁桥一起扎根在湍急的黄河之滨。我们不低头、不退缩、不放弃,要用自己的双手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美丽的家乡。

明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兰州打造美丽的塞上江南;明天,我们要奋力实现强省会战略,实现陇原大地经济新的增长极。铁桥就是我们兰州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实体,我们勤劳且勇敢,我们浪漫又朴实,我们将和我们的桥一起在黄河之滨谱写更多、更美好的篇章。

□教师 曹文

学生作文

我的家乡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边缘地区,是交通要道和黄河渡口。从古至今,她与桥总有一种不解之缘。

早在唐代,兰州人就仿制过 " 河历 " 即吐谷浑人的建桥方法,建造过 " 兰州握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在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对 " 兰州握桥 " 给予很高的评价,说它是 " 中国伸臂木梁桥的代表 "。到了明代,又有了兰州黄河浮桥;清朝末年,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人们建成了有 " 黄河第一桥 " 之称的中山桥;再后来我们的新中国,各种大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黄河之上。

兰州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 " 母亲 " 哺育了两岸无数华夏儿女。据说,黄河兰州段共有 34 座大桥,例如:白塔山下古朴的中山桥,形似一对 " 猫耳朵 " 的深安大桥,如一道彩虹般横跨黄河的雁滩黄河大桥,和像两个巨人一样的兰州河口黄河特大桥等。它们各式各样,无一相同,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沟通了两岸的联系。

我见过东京跨海大桥,它雄伟、壮观,令人震撼!也见过塞纳河上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世界名桥。相比之下,咱们兰州的桥虽然有些普通,却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气质。白天,雄浑,朴拙的铁路桥上一列列火车在河面上飞驰而过;夜晚,灿若星河的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它们静静地伏在 " 母亲河 " 两岸的黄土高坡上,在历史长河中,见证着这座古老而又 " 年轻 " 的城市前进的步伐,犹如一个个肌肉坚实的臂膀撑起了我们的希望。

我觉得,兰州的桥就像兰州的人,他们有着朴实无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母亲河畔的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他们有着质朴、勤劳、坚毅的品质,不断地谱写着动人的篇章。

四年级(1)班 马瑜键

见习编辑丨宗成贤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黄河 兰州 中山 作文 桥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