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4-15
南京每天有36人死于恶性肿瘤,专家推出防癌体检清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胥林花 记者 刘峻)2022 年 4 月 15 日至 21 日是第 28 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 " 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南京市疾控中心今天公布 2021 年南京市肿瘤监测数据信息,江苏省癌症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了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 ",省肿瘤医院专家呼吁,每个人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癌症要早预防,早发现,早筛查,防患未然。

【数据】

今年 2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 ( 2016 年 ) 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6 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 406.4 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 241.4 万。男女新发病例峰值均在 60-79 岁,总体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癌症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但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癌症综合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据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继锋介绍,江苏最新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343.73/10 万,死亡率为 221.41/10 万,其中,发病率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肿瘤防控工作亟待进一步推进。

南京市疾控中心 4 月 15 日,公布 2021 年南京市肿瘤监测数据信息。2021 年南京市死因前 10 位疾病的构成图显示,肿瘤是目前排在第 2 位的死因,占 31.24%,即有 1/3 的人死于肿瘤。2021 年恶性肿瘤全市共死亡约 1.3 万人,平均每天 36 人

总体上,男性恶性肿瘤死亡水平高于女性。自 50 岁开始,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 10 年南京市监测数据显示,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识别这些信号】

这些异常信号,是身体在 " 求救 "

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发现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大。不同的癌症,其症状表现都是不同的,一般出现如下状况,都要小心是癌症 " 预警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突然变深长大的 " 痣 " 或疣;出现不明诱因的进食哽噎、打嗝;大便次数变多或便血;声音嘶哑、鼻涕回吸带血;阴道不规则出血;无痛性血尿或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

上述任一症状经治疗无好转,且进行性加重,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平时身体好好的一检查就已经到了中晚期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大家既要关注身体的 " 求救信号 ",又不能过分依赖自检,前往正规医院进修规范检查也非常重要。

【专家给您备好有针对性的防癌体检清单】

同一癌种不同分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差别极大。以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肺癌为例,Ⅰ期患者肺癌 5 年生存率为 50% — 70%,IV 期仅有 2% — 5%。可惜的是,我国 70% 以上的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5 年总体生存率不足 20%。因此开展癌症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筛查,是实现早诊早治的关键。

1. 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肺部疾病患者;接受电离辐射者;高危职业暴露史、慢性肺疾病史者。

筛查方法:进行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能够发现约 95% 的肺癌患者。普通人群自 40 岁起每 2 年做 1 次(初次检查尤为重要,相当于是底片留存,和持续检查作对比),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 1 次。

2.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大肠腺瘤和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持续患有炎性肠道疾病的患者;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摄入者,有盆腔放疗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 50 岁开始检查肠镜,如无异常,可每隔 2 年查 1 次;高危人群检查开始的年龄要提前 10 岁,每年做 1 次,有症状随时查。

3. 胃癌

高危人群: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病史者;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橡胶工人、煤炭工人;酗酒、吸烟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自 40 岁左右起做胃镜检查,如无异常 2-3 年查 1 次。高危人群每年查 1 次,有症状随时查。

4. 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患者;重度饮酒者;曾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饮水污染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常规体检可做血清甲胎蛋白及肝脏彩超。

5. 乳腺癌

高危人群: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家族史者(含男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患者;大剂量电离辐射者;初潮(小于 12 岁)、绝经迟(迟于 55 岁)者;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者。

筛查方法:普通女性自 30 岁开始,医生触诊 + 乳腺超声体检,40 岁开始加做乳腺钼靶检查。50 岁左右乳腺钼靶每年 1 次,延续 10 年;高危人群自 20 岁始,每年筛查 1 次,40 岁以后半年 1 次,截止时间比普通人群略晚。

6. 食管癌

高危人群: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者;慢性食管炎、不典型增生者;长期抽烟、饮酒者;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爱吃辣、烫、腌制食品或生活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 45 岁起做胃镜检查,无异常每 2-3 年做 1 次;高危人群每年做 1 次。有症状随时查。

7.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儿童时期接触电离辐射者;缺碘与摄碘过量,吸烟或是精神压力过大者;自身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者患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 40 岁以上,每年做 1 次甲状腺 B 超,如发现结节,则每半年至 1 年复查 1 次。高危人群 30 岁起每年检查 1 次甲状腺 B 超及甲状腺功能。

8. 胰腺癌

高危人群:经常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肥胖、缺乏运动者;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70 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自 50 岁起可采取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腹部薄层增强 CT 检查。有胰腺癌家族史者要比患病亲属的发病年龄提前 10 岁。

9.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偏高者;前列腺炎病史者;50 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普通男士应自 50 岁时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应自 45 岁开始,首次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检查正常者,间隔 2 — 3 年进行第二次检查;首次即数值高者,则应该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筛查频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10. 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 HPV 感染史、艾滋病感染史、单纯疱疹病毒等其他性病者;性生活过早;多孕、早产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有宫颈病变者 ( 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等);自身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者;吸烟、吸毒、营养不良者;有宫颈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 30 岁前每 1 — 3 年做 1 次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 HPV 检查,结果若为阴性,30 岁后每 2 — 3 年查 1 次;高危人群要在适宜年龄接种 HPV 疫苗,增加筛查频度。大于 70 岁女性,以往检查结果正常则停止筛查;有症状随时查。

相关标签

肺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胃癌 癌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