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潘静 记者 朱鲸润)春暖花开的时节,很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到公园游玩,亲近大自然,在阳光和泥土的芬芳中,寻找童年的乐趣。宜兴市中医医院名医工作室姜正斌中医师提醒市民,春天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除了警惕花粉、柳絮过敏,还要谨防幼儿摩擦性苔藓样疹。
△ 患儿手上长出摩擦性苔藓样疹 医院供图
近日,家住宜城街道的李女士发现 2 岁的儿子老是搔抓自己的手背,仔细一看,孩子两个手背上布满了米粒大的小丘疹,摸上去很毛糙。李女士以为是真菌感染,就给孩子抹了一些达克宁乳膏,但使用了几次毫不见效,便带着孩子来到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该院名医工作室姜正斌中医师询问病史后得知,孩子最近户外活动比较多,经常用 " 挖掘机 " 在草地上挖泥巴玩。大约一周前,孩子突然感冒发烧,退烧 2 天后就出现了这些小疹子。姜正斌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诊断为 " 摩擦性苔藓样疹 ",进行辨证后开出了一个中药方,嘱李女士将苦参、马齿苋、艾叶、薄荷等中药煎汤放凉后,每天给孩子洗手,并避免让孩子接触泥土、黄沙、毛绒玩具等刺激性物品。
姜正斌介绍,摩擦性苔藓样疹好发于春夏季节,多见于 2 至 9 岁的儿童,一般男童多于女童。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前患儿常有与某些物品接触或摩擦的病史,如经常玩弄泥巴、黄沙或长期受到毛绒织物的摩擦等,有专家认为该病也可能与日晒或病毒感染有关。患儿往往先在手背、手腕等处出现散在性小丘疹,可呈轻度苔藓样变,随后逐渐向其他部位扩展,如肘、膝、上臂、大腿或躯干等,孩子罹患该病后,一般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轻微瘙痒,故容易被家长忽视。
姜正斌表示,摩擦性苔藓样疹虽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皮肤病,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瘙痒症状,应及时上医院就诊,并且一定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涂抹激素类药膏,也不能用热水烫洗患处。发病期间,避免让孩子接触泥土、黄沙、橡皮泥、肥皂水等刺激性物品,并要帮孩子勤剪指甲,慎防其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