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4-18
健康 | 癌症早筛日:医学大咖谈“防癌的真相”——发现癌前病变是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4 月 15 日,第 28 届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首日暨 " 中国癌症早筛日 " 之际,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诺辉健康联合举办的《防癌的真相》科普直播于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活动力邀 1 位院士及 6 位权威临床专家,聚焦癌症防治知识科普,就大众普遍关心的且存在误区的高发癌症早防早治问题去伪存真,积极倡导高风险人群通过早筛 " 改变生命的轨迹 "。

詹启敏:早筛早诊是提高生存率的根本

2020 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居全球第二,有 457 万,仅次于印度;而因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数超过 300 万,我国排在全球第一位。而我国癌症患者的整体 5 年生存率刚刚达到 40%,美国是 67%,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达到 80%。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在科普直播中指出,当一个肿瘤的 5 年生存率达到 80%,就可以认为它是慢性疾病,而不是绝症。

肿瘤的早筛早诊是提高生存率的根本。詹启敏举例称,乳腺癌、肺癌、胃癌等,早期发现的话,一个小手术或再采取一些适当的辅助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到 90%。" 我们要找到好的手段去早筛早诊,才能进行早期的治疗。" 癌症中晚期才被发现,治疗过程中就多了很多被动性和盲目性。

王贵齐:重视癌前病变,主动筛查非常必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长聘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癌症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农村)主任委员王贵齐认为,癌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远离烟酒、规律起居、合理膳食、健康心态,就可以预防 1/3 的肿瘤。有些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可以通过筛查早诊早治,甚至可以治愈。

到底出现了什么症状才需要做筛查、早诊?王贵齐表示,早期癌和癌前病变阶段,几乎所有的肿瘤早期都没有典型症状。" 因此,在我们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在我们吃嘛嘛香的时候,就要主动做筛查、做早诊,这是非常必要的。" 他认为,正是因为无创或有创的筛查方法,正是因为居家可及方便的(筛查)技术,能很大程度地提高老百姓的癌症筛查和早诊的依从性。" 居家早筛技术让老百姓愿意去做,进而发现高危人群,然后才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胃肠镜的检查,此时胃肠镜检查更多地是作为精筛诊治的工具。"

乔友林:HPV 疫苗 + 宫颈癌筛查 = 宫颈癌预防最佳方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员、WHO 全球消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乔友林在直播中指出,宫颈癌是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与 HPV 感染有关,而 HPV 预防性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结合,是宫颈癌预防的最佳方式。

2020 年 11 月 17 号,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 194 个国家,共同承诺消除宫颈癌。到 2030 年,须实现以下三项目标:90% 的女孩在 15 岁之前完成 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70% 的妇女在 35-45 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 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这个 "90-70-90" 的目标当中,其实最难的就是这个 "70" —— 70% 的成年妇女要定期的开展宫颈癌筛查。乔友林称,2009 年在原卫生部和全国妇联的推动下,我国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两癌检查项目,优先帮助最需要的人群。到 2018 年,10 年来累计为近 1 亿人次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免费的宫颈癌的检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支修益:远离肺癌致病因,降低易感人群发病率

" 我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想跟大家讲一讲肺癌的一级预防:远离致病因,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率。"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防控与科普部部长、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支修益直播时指出,世卫组织已把可吸入颗粒 pm2.5 确定为一类致癌物质。我们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生活、交友都在室内,如果室内的 pm2.5 爆表,室内的空气污染就会影响我们健康。室内的烟霾包括了三种 " 气 ",一是烟草烟气,包括 " 一手烟 "" 二手烟 "" 三手烟 ",烟草中有 7000 多种化学物质,数百种有害物质,已明确的致癌物质有 69 种;二是厨房油烟,我们中国式的烹调,煎炸爆炒烧烤这些烹调方式,都是不健康因素,如果不保持厨房通风,不开抽油烟机,厨房的 pm2.5 肯定爆表;三是要注意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我们要倡导绿色装修。" 此外,我们还要有一个好心情,远离内心的阴霾,并尽量规律作息,并保证充足睡眠。"

王锡山:肠癌常被误诊,筛查有卫生经济学效益

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居于第二位,2016 年新发肠癌病例 40.8 万,死亡 19.6 万,相当于每 3 分钟就有 2 例新发肠癌病例,而每 3 分钟就有 1 人死于肠癌,为什么会这样?

" 所谓‘十人九痔’,我们病房做过统计,约 80% 的病人都有过诊断痔疮的经历,很多患者出现便血就自我诊断,认为是痔疮导致,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有的便血可能是肠癌表现,病人当痔疮后通过吃药止住了,却耽误了正确诊治。因为肠癌的便血首先是表面破溃、感染,然后形成脓血便,吃了消炎药,表面的炎症好了、血止住了,但是肠癌并没有停步。"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指出。

此外,对肠癌患者来说,过度看重 " 保肛 ",让肠癌治疗走弯路,耽误病情。" 作为医生,我们会尽力给患者保肛,但保命肯定比保肛更重要。" 王锡山称,希望患者能够科学、正确去面对肠癌,切忌偏听偏信。

不同病期的肠癌,越早期的 5 年生存率越好,病人活得越久。肠镜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现在也有一些试剂盒比如粪便 FIT-DNA 检查 " 常卫清 "。我们中心做了一个实验,在 250 名一级亲属里,95 例做了肠镜,1 例就有肠癌,比例高达 1%,这就增加了筛查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什么人需要筛查?自然人群分三类,一类是一般人群,一般人群 50 岁以上进行检查就行;第二类是高危人群,即一级亲属中有肠癌的人,或自身有癌症病史、肠道息肉这些癌前病变史、大便潜血阳性、慢性腹泻等的人,高危人群尤其有家族史的,筛查年龄一般人群提前 10 年;第三类是遗传人群,如林奇综合征病人。" 我诊治过 1 个有林奇综合征的家庭,10 口人 7 人有肠癌,这样的家族成员应该从 20 岁就开始做肠镜检查。"

田艳涛: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

肿瘤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的常见疾病。2020 年我国新发肿瘤患者有 457 万,家族遗传性肿瘤占了 5%-10%。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指出,若有家族史,患肿瘤几率会高一些,大多数人即 90% 以上的患者,是因 " 外因 " 如饮食起居的习惯、情绪管理等掌握不好引起的。

在 " 外因 " 当中,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它存在于感染者的胃液、唾液、粪便中,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 经口 " 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发现有否幽门螺杆菌感染要进行一个检测,例如做一个碳 13 的检测,到医院吹气后,一会结果就出来了,可以马上判断 HP 是阴性还是阳性。现在还有更方便的试剂盒居家使用,通过大便的检测,看 HP 抗体是不是阳性,如果是阳性,进一步就医。

HP 感染治疗后,还要注意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每个人最好用自己的固定餐具,否则幽门螺杆菌可以再度来袭,就有可能再度 HP 阳性。此外,筷子的清洁、消毒、防霉也很重要,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张凯:健康无症状的癌症高危人群需要精准有效的医学检查

为什么年年体检,不少人确诊癌症时仍然是中晚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年年体检却查出中晚期癌症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筛查手段问题,常规健康体检一般有胸片项目,可以查肺癌,但是查不出早期肺癌,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才能拯救生命。

" 防癌体检的概念,就是在无症状健康的高危人群中,开展以早期发现癌症为目的的精准有效的医学检查,同时寻找癌前病变,并对它进行管理。" 张凯称。

朱叶青:癌症早期不可怕,建立定期主动筛查习惯是防癌关键

" 对于癌症我们不担心它发生,而担心过晚地面对它,因为癌症的早期都不可怕。"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 CEO 朱叶青表示,癌症早筛就是癌症还处于 " 恐龙蛋阶段 " 时,我们从表面看着很健康无症状的人群当中,像大海捞针一样去发现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患者,避免癌症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对于筛查来讲,首先要保证筛查结果没问题的人尽可能没问题,即排阴不能漏检。

" 筛查、诊断和辅助诊断的区别在于,筛查最重要的是能够独立判断它的阴性,而诊断则是要独立判断它的阳性。" 朱叶青表示,辅助诊断虽不能独立判断阴性或阳性,但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辅助性的参考。

美国《SCIENCE》杂志前不久发表了关于《癌症早筛的挑战和前进的道路》的文章,提出癌症早筛需要迎接五大挑战:第一,要了解早期癌症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要确定患癌症的风险,确定到底是哪些人群可能发生这样的癌症;第三,能否找到一些相对比较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第四,有没有好的检测办法,既能把所有标志物都包含进去,又能把早期癌症的微弱信号放大,同时还能持续监测其发展过程;第五,能不能通过临床试验去验证它的结果,在真实世界里能不能重复所验证的结果。

朱叶青称,诺辉健康的 " 常卫清 " 是这样解决五大挑战的: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锁定高风险人群,确定用于筛查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算法模型把包括血红蛋白、基因和基因甲基化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患癌风险;通过中国癌症早筛最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验证了它的性能。" 在常卫清 2020 年 11 月 9 日获批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以后,我们持续的研究,在近十万例以上人群中去验证到底它的性能是不是能够得到综合的评估。"

此外,好的癌症筛查要满足三个条件: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简便的确诊办法和可行的临床介入手段。在此基础上,使用方式便捷让用户愿意使用也非常关键。

朱叶青认为,防癌的真相,就是自律。克服自己心里的一点点恐惧,建立起定期主动筛查的习惯,是防癌的关键。希望居家早筛的好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改变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命轨迹。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相关标签

宫颈癌 北京大学 癌症 王贵 院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