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4-19
【防疫·攻坚】“硬核”劝阻织密村屯疫情防控网,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抓实“外防输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孙姬 吕建军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姝媛 文 / 摄

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坚持把 " 外防输入 " 作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了村屯封控措施,保留一个进出口,实行 24 小时全覆盖值守,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登记、消毒等 " 四宝 " 措施,为疫情防控构筑起一道严密的 " 防线 "。19 日,记者深入新乡村,实地感受当地 " 硬壳 " 劝阻外来人员进村的情况。

村出入口是 " 外防输入 " 的第一道关口。4 月 19 日早,在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卡口,上班的村民们手持出入证,正在排队测温、扫 " 龙江健康码 "。来往村民不多,但都戴了口罩。记者以访客的身份尝试进入村子。" 不是本村村民,不能进村。" 把守卡口的志愿者将记者拒之门外。记者试图和志愿者 " 协商 " 进入,被严辞拒绝。

" 我们村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公告要求,沿主路 13 个路口已经做好了硬封闭,只留下一个出入口。" 榆树镇新乡村党总支书记王国良向记者介绍说,新乡村 1125 户,3500 人,外来人口比较多,附近有道里经开区企业和二手车市场,人流复杂,必须严格加强管理。需要外出的本村村民和车辆需要办理通行证,每个通行证标有编号以防伪造。保农资运输的外来车辆进入卡口必须登记,贴封条,进入村子后驾驶人严禁下车。

新乡村村干部、党员、民兵和村民组成志愿者防疫执勤队伍,实施 24 小时轮班值守,严格查验过往群众和车辆,严查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志愿者上岗前都经过培训,掌握各项防疫政策,还包括如何和不理解防疫政策的村民沟通。70 岁的老党员马玉坤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把守卡口的志愿者:"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乡村人,全村的人我都认识,外来人员不许进村,咱得把这关守住了。"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人流 志愿者 哈尔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