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2 届毕业生中,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 0000001 号到 0000100 号的前百号签约学生,都来自上海交大。这些毕业生,全部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单位,或仰望星空,或乘风破浪。
编号 0000001,服务西部,志在云天
来自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孙一唯签约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回到了生养她的西部大地。
孙一唯
孙一唯生在西部、长在西部。从小," 长大后扎根西部 " 的种子就在她的心中慢慢发芽。" ‘神舟’载人、‘嫦娥’探月、‘天宫’对接 …… 每一次中国航天向前跨越一步,都让我感到深深震撼。" 孙一唯说,她家中有多位长辈就职于航空航天系统,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祖辈、父辈们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在学校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的号召下,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她选择了博士毕业后进入五院西安分院从事研发设计工作。
同样选择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还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王晓燕、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毕业生王承、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生陈强。王晓燕选择到四川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航空材料的发展贡献力量;陈强最终选择签约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发挥自身所学扎根行业;王承选择了去钱学森曾经工作过的航天一院。
梦想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庆虎
" 兴船报国、向海图强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王庆虎,以及硕士毕业生张宇祥、管俊宇,选择了 " 深蓝 ",在交大求学期间,蕴含 " 兴船报国 " 情怀的种子终于落入了土壤。
" 对我来说,交大一代代船海人都是我的榜样。" 张宇祥这样说。他跟随学院就业实践团走访多个研究院所,与行业大师近距离交流。在毕业求职季,张宇祥最终选择了追随老学长黄旭华的脚步,将奔赴江城武汉,在全新工作岗位上扎根奋斗。
管俊宇的选择也是武汉。在就业实践中,他先后在研究机构、设计院、船级社等行业相关单位系统学习船舶结构、船型设计等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船型建模和计算分析工作。实习中,他将自己所学运用在船舶结构、流体、算法等多个领域,加深了自己对船舶与海洋工程各个方向的认识。" 把个人信念和家国情怀紧密结合," 管俊宇觉得非常幸运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行业," 作为学生的身份即将结束,作为造船人的身份却才刚刚开始。"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胡珊青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胡珊青,此次签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她和这里 " 结缘 ",是因为一次社会实践。去年暑假,胡珊青参加了学院的四川就业实践团。在学院老师带领下,实践团来到中国科技城——绵阳,参观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老师们的交流中,胡珊青定下了志向。返校后,她便立刻提交了简历,并如愿收到了录用通知。
同为机动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李泽阳和电院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生左发兴,也都选择在国家重点行业建功立业。" 一个人想要做到这份坚持和担当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如此,我也想成为像黄旭华院士这样的人。" 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回顾起以黄旭华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他们年轻时做出 " 甘当无名英雄 " 的职业选择,无比笃定的声音在心中响起——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源:新华网
编辑 陈亚 / 编审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