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乡村巷道,宽敞整洁的农家庭院,完善高效的污水处理 …… 走进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滥窖田,村寨临水而栖,阁楼依山而建,一个被鲜红透亮的樱桃果树包围的美丽田园乡村跃然眼前。
" 这里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 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也是我们‘康养型’村居打造的新成果。" 穿行在滥窖田阡陌交通的农家巷子,一条条石板步道装饰着精美栅栏,看着已进入收尾阶段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蟠龙镇党委书记袁健说:" 示范试点紧扣‘山水相依 • 幸福甜园’主题进行打造,预计在五一假期期间全面改造完成,届时,百车河社区就又多了一个避暑康养打卡点。"
提及百车河社区,许多人并不陌生,高耸云端的阿戛大山和蟠龙大山相依在此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河谷地带,通仲河从中穿过,曾因周边少数民族群众在河两岸建造数百台水车用于灌溉农田,故得名百车河。早在 2011 年,依托近郊优势及自然资源禀赋,水城区便已开始聚力打造百车河景区。
如今,百车河景区已发展成了集温泉小镇、水车博览园、河滨风光带、特色民居、水果采摘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 4A 级景区,每年游客量达 60 万人次左右。
"2011 年 11 月 11 日开工建设!" 细数发展,忆苦思甜,依托景区建设早早过上小康生活的百车河社区居民顾建平,依然清晰记得景区开工建设的时间,记得动员时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语,他说," 背靠景区,我开农家乐、种果树、养蜜蜂,成功挥别了原来的穷日子,如今,百车河迎来‘康养型’村居打造契机,未来必然更美好。"
凭借生态气候及民族文化优势推进旅游景点开发,随着基础夯实,百车河有了便利完善的交通路网,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同时,辖区红心猕猴桃、玛瑙红樱桃等经果产业发展日趋成熟,社区群众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吃上旅游饭,年人均收入达到 15000 余元,人人充满发展激情。
在 " 康养型 " 村居打造中,蟠龙镇由点及面拓展发展格局,投入资金 2000 余万元,在百车河景区外的滥窖田片区进行景区延展,对覆盖的仓脚、河边苗寨、蔡家梁子等 5 个自然村寨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农房改造、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 5 个方面项目建设,并动员引导农户打造民宿、餐饮一体民房 2 栋,积极探索 " 党建 + 乡贤 + 村民自治网格 " 基层治理模式,内外兼修,充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我们有条件、有基础、也有信心推动百车河‘康养型’村居打造。" 展望今昔蜕变,憧憬未来愿景,袁健满怀信心," 目前,百车河社区已发展了农家乐、酒店、民宿等乡村旅游经济体 60 余家,下一步,我们还将紧紧围绕‘康养’二字,在沿河区域开发皮划艇、山地自行车、垂钓、百亩稻花鱼等旅游业态,在景区发展的人流‘虹吸’中以点带面,实现‘康养型’村居的全域发展。"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