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邱骅悦)面对严峻的疫情冲击,为更好地纾困市场主体、稳定预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 " 苏政 40 条 "" 纾困 22 条 " 系列惠企政策,13 市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帮扶纾困解难措施。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13 市从 " 补 "" 保 "" 稳 " 三个关键字出发,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地解决企业的 " 急盼难愁 "。
" 补 " 字当先,真金白银显真情
在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急需一场 " 及时雨 " 解渴,为了保民生促发展,各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第一时间做到 " 补 " 贴到位。
4 月初,南京市出台《" 同心抗疫 携企同行 " 助企纾困二十项举措》,除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礼包外,对于坐拥众多高校的南京来说,毕业季遇上疫情,如何留住人才,同时帮扶企业?
南京纾困政策中提出,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 2 年内的高校毕业生 ( 含符合条件的海外留学人员 ) 及高级工、技师班 ( 预备技师班 ) 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保的:给予 1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 不含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
此外,南京加快 2022 年度市级财政产业类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将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给予适当倾斜。
保障企业稳岗留工方面,南京还对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项目制培训的,给予相应培训补贴。鼓励街道和社区招聘辖区内因疫情歇业或暂时停业的企业员工参与防疫工作,并给予临时工作补助。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娱乐、会展旅游、仓储运输等中小微企业,经南京市行业主管部门认定后给予资金补助,尤其是对居民生活类经营单位进行重点帮扶,留住城市 " 烟火气 "。
4 月 10 日,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及相关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意见》,文件显示,苏州市将拿出真金白银,助企提振信心、共渡难关。
其中,苏州市要求全市零售、餐饮等行业员工免费开展定期核酸检测,相关企业的核酸检测费用将由苏州市统筹安排资金给予补贴。同时,为了引导上述企业自发抗疫,苏州市也将对零售、餐饮等行业的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
此外,苏州市还将安排不低于 2 亿元服务业纾困资金,对全市各区进行补助。
除了企业,对困难群体的补贴也是帮扶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3 月 24 日,常州市发布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帮助受本轮疫情影响较重企业及困难群众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特别提到了针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本轮疫情期间,在物价指数未达到价格补贴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增发一次临时价格补贴,标准为 200 元 / 人(户),发放对象为 10 类低收入群体。
" 保 " 障到位,青山常在
补贴是 " 及时雨 ",在面对疫情冲击时,需要着眼长远发展,通过政策 " 保 " 障帮扶,让企业青山常在。
3 月 25 日,外贸 " 千亿之城 " 无锡为帮助广大企业进一步纾困解难、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发布了《无锡市关于加大力度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通过引导运用汇率避险工具、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力度、巩固洲际空中货运航线、借助中欧班列畅通物流、保障生产资料供应链稳定等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
为了长远发展,除了开拓市场外,支持企业积极转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无锡市将引导并支持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方式拓展海外渠道、建立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体系、利用 RCEP 规则扩大产品出口、与电商平台合作发展内销,鼓励外贸企业抢抓机遇、实现转型。
拥有 " 中国医药城 " 产业园区的泰州市同样也瞄准了企业转型,在 3 月 31 日发布的《泰州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泰州市将分层推动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和园区 " 智改数转 " 工作;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精准投放限产豁免、资金补贴、绿色金融等激励政策;存量盘活的工业用地存在建设超期违约责任的,符合条件的可以免除项目建设超期违约责任等。
" 稳 " 住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社会平稳发展,民生保障充分,离不开满是烟火气的食肆,也离不开车水马龙的街头。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江苏各地坚持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除了帮扶企业外,也不忘为遭受疫情侵袭的患者撑起一把 " 保护伞 "。镇江市于 4 月 18 日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将加大对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人群的临时救助。对有新冠肺炎患者的低保、特困等低收入家庭,按需直接予以临时救助;对其他因生活困难提出救助申请的患者及家庭,先行给予救助,确保不因患病影响正常生活。对因感染患病、居家隔离、停产停业、因疫滞留而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外地人口,由急难发生地街道(镇)或市(区)民政部门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生活物资、生产物资离不开畅通的交通物流。为了让运输物流系统保持畅通,让交通大动脉高效无阻地运营,宿迁下了大力气。
4 月 18 日,宿迁市召开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进会,会议印发了《宿迁市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全力畅通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对企业生产急需物资的运输需求加大协调力度予以保障。
宿迁市还指出,要对疫情期间在保产保供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给予财政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 50 万元。对以自有运力运输防控防疫和生产生活物资、当年营业额超过 2000 万元且注册在宿迁市的物流企业,按其营业额的 5 ‰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对受疫情影响的物流行业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给予贷款贴息。
尽快恢复街头巷尾烟火气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做好疫情防范的同时,让文体旅游业、餐饮业逐步恢复往日繁华?已连续多年举办 " 彭祖伏羊节 " 的徐州市给出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在徐州市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中,除了对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和物流业等行业开展针对性精准帮扶外,徐州市还将实施分区分级精细化管理,采用支持餐饮行业举办 "2022 第十九届中国彭祖伏羊节 " 等美食节,允许餐饮等商户在规划建设的夜市街区限时占道经营,举办 " 淮海新消费 " 四季系列主题活动,加大微旅游、微度假、亲子研学等旅游路线和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传统汽车客运站向商贸综合服务体转变等方式,催生、壮大、繁荣各类市场主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