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2-04-22
【经日漫谈】第四期|且数灯火伴友眠,乐在相知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8 日,由华创证券投教基地联合贵州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 " 经日漫谈 " 第四期节目," 且数灯火伴友眠,乐在相知心 " 主题活动在贵州大学崇文楼 447 顺利开展。出席本期活动的嘉宾有贵州大学旅游和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晏超、经济学院学生科科长李云。

(本期活动合影)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看似好像与本次主题毫不相干的两个字却引出了老师和同学的讨论。晏超老师说:"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体会到的是不一样的。存在主义哲学关注死亡、孤独、自由、无意义,‘孤独’就是自我与他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朋友却是跨越这道鸿沟一道桥。照片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泛黄,珍藏于心头的情谊却会像陈年老酒,愈久弥醇。

"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在这声色犬马快节奏的社会里,有一对朋友,他们谈淡云晓月,听细雨微风,看晚霞夕阳。李娇颖同学分享了她长达七年的 " 书友 ",他们以书会友,不需要任何言语表达便自有一番默契。

李凯悦同学认为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是她理想中的友谊。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感受孤独,友情恰似一段旅程,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人一定是在平凡的人生中,见到熠熠生辉的彼此。王琛同学说友谊是照亮彼此的光。如果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是没有光线的房间,是灰沉的雾霾;那么友谊就是打破常规的例外,是照亮黑暗的热忱,是拨开雾霾的阳光。

如果说前三种友谊是我们最期望的理想状态,那么郭旭东同学对未来友情的看法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六便士。即将毕业的郭旭东迎来的不仅是生活的转变,还有自己和周围人身份的改变,友情也不可避免的附加上了利益关系。

晏超老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入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认为随着我们步入社会,人的角色也慢慢的增多,朋友也会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带上物质,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而我们会大浪淘沙,淘出那部分不去关注物质的朋友,从而维系、经营它。

" 妻子、情人、朋友 " 三个本来各不相容的角色绝无仅有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是钱钟书先生形容自己与杨绛先生的爱情。我们的主持人也提出了相同的问题," 您现在的我伴侣是不是您的好朋友呢?" 李凯悦同学认为朋友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朋友比重,亲密关系是朋友的升华,而找到中意的亲密关系的前提是找到自己。李云老师提出自己做自己的朋友,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学会在独处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是另一种自信丰盈的人生。

最后两位老师为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晏超老师说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应该要保持自己的 " 真 ",找到自己的 " 诚 ",与人相处的最高技巧就是真诚,真诚待人永远不会错;李云老师鼓励同学们从依赖他人给予肯定到自己给予自己肯定,她告诉同学们 " 世界终归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没关系。"

至此,经日漫谈第四期 " 且数灯火伴友眠,乐在相知心 " 活动圆满结束。华夏山水,誉满天下,经日漫谈第五期栏目将以 " 下品人间烟火气,上探此间繁华境 " 为主题展开,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行业该何去何从,我们共同期待同学们的经常分享。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具体内容: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safety need):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 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来源 华创证券投教基地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李凯 贵州大学 华创证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