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4-24
演出 | 话剧《主角》5月来穗 全陕西方言演绎秦腔名伶“命运之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陕西作家陈彦的小说《主角》,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 " 中国故事 "。小说先后荣获第三届 " 施耐庵文学奖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话剧《主角》根据小说改编而成,是陕西人艺 " 茅奖三部曲 " 之一。该剧于今年 2 月底在陕西首演,现已展开全国巡演,将于 5 月 19 日 -21 日登陆广州大剧院。

展现时代和群体的生命律动

作家陈彦,既能写剧本,又能写小说,多年来创作了众多秦腔、眉户戏,三次获 " 曹禺戏剧文学奖 "" 文华编剧奖 ",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 十大精品剧目 "。长期担任院团编剧和管理者的经历,让陈彦见证了无数演员从初入团的生涩到在舞台上大红大紫,他一直就有书写戏曲艺人成长的想法,试图通过戏剧舞台生活的一角,窥探一个时代的脉动与一个群体的生命律动。

在小说《主角》中,陈彦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配角、主角的奋斗史,并通过她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反映秦腔起起落落的历史,描绘了一幅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从 1976 年到 2016 年,从乡村到都市再辗转海外,透过秦腔舞台,描摹出中国最古老剧种的沧桑变迁,与社会在时代洪流中历经的万千变幻。一百多号人物在书中粉墨登场,展开纷繁而绵密的生活画卷。

话剧《主角》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担纲编剧,由曾执导《白鹿原》和《尘埃落定》的著名导演胡宗琪执导,汇集了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出演。

胡宗琪曾为陕西人艺执导过《白鹿原》,该剧登台后被誉为 " 中国当代话剧新巅峰之作 ",已在全国巡演四百余场。此次他与陕西人艺再度携手,在《主角》一剧中,他把 " 歌队表现各种场景 " 这一手法运用得更加纯熟:歌队演员时而是忆秦娥的伙伴,时而是使忆秦娥陷入痛苦的砝码,时而是把忆秦娥卷入纷争的波澜 …… 他们与人物之间丰富多变的关系,衬托出了主角的地位。此外,在这部戏中,胡宗琪还将自己对中国戏剧的美学追求向前跨了一步,体现了中国戏曲在话剧中的写意化表达,同时大胆使用了 " 偶 " 的形式,让作品更具深意和当代性。

全剧横跨 40 年共切换 53 个场景

70 多万字的长篇巨著,浓缩成了舞台上的三个小时。《主角》的改编坚守了原著的悲悯情怀和精神追求,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呈现在舞台上,鲜活地展现剧团的复杂、主角成名的残酷与艺人的不易。

据了解,话剧《主角》自 2019 年 9 月开始剧本创作,剧本共进行 11 次修改提升,主创人员前期多次赴西安、三原、泾阳等地深入生活,观秦腔、看戏台,在采风过程中感受陈彦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思考原著与舞台艺术的融合。

编剧曹路生巧妙地把剧本结构用秦腔经典剧目的择选作为主要场次的划分,如《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白蛇传》(2)《狐仙劫》等,这些剧目本身伴随着主人公忆秦娥奋斗成长的经历,是她艺术生命演变的轨迹;同时,这些剧目的创作排演过程及结果,作为她生命经历的背景和点染,描摹了另一条主线 " 忆秦娥被迫卷进纷争的沉浮 " 以及 " 忆秦娥情感命运的波澜起伏 ",让整个作品丰富饱满,荡气回肠。

全剧跨越 40 年时间,共有 53 个场景切换。在舞美设计上,用 16 根柱子的数量及位置变化表现不同场景,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戏曲 " 一桌二椅 " 的简约和写意,留给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也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为了帮助演员塑造原著中秦腔剧团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剧院还特意装修了一间专属训练室,让演员在排练时进行戏曲训练,学习秦腔的 " 四功五法 "。

值得一提的是,《主角》中沿用了全陕西方言的演绎方式,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加上演员们地道的陕西话表述,让这部剧更为生活化,也赋予了作品一种厚重的质感。该剧 2 月底在陕西首演时,原著作者陈彦观演后评价道:" 全剧有奋斗感、挫折感、命运感,也有生命的成长感、辉煌感,是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让我看戏时几次落泪,思考很多。"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