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4-24
付星星:人间有味是书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付星星,遵义人。201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 年 10 月至 2012 年 10 月,以国家公派留学生身份,在韩国高丽大学留学。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朝鲜半岛 < 诗经 > 学史研究》、《朝鲜半岛 < 论语 > 学史研究》。在《文学遗产》《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古典文献研究》《中国诗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诗经研究史探微》《韩国诗经学概要》《诗经风雅颂研究论稿新编》(与张启成教授合著)、《诗经研究史论稿新编》(与张启成教授合著)。曾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对学者而言,书房往往被视为精神世界的外化。贵州大学付星星老师的书房,也不例外。横排竖排、繁体简体、中文外文的书,横放竖立于层层书架上,古与今、中与外就这样浓缩交织于一庐。

付老师的书房墙上挂有两条幅,一幅署 " 高大崔溶澈 "。付老师曾留学韩国高丽大学,修完学业行将归国,导师崔溶澈教授特赠此书为其饯行;另一幅则题赠其先生、同在贵大执教的赵永刚博士,为学术大家卞孝萱先生手书《登鹳雀楼》。两条幅寄予着前辈对后学 " 更上一层楼 " 的学术期望。这对 " 学术伉俪 " 在各自出版的著述后记中,常常有几笔是写给对方的;在小学就读的女儿爱好画画,得意之作则置于耿翊教授等名家画作之旁,以示 " 见贤思齐 " 之意。一切都是 " 书香之家 " 应有的模样。

由 " 路标性 " 图书构成阅读谱系

" 我的书房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付老师说。她出生于遵义一个普通而温馨的教师家庭。在她从小到大的不同时期,家人、师友提供了于她而言,具有 " 路标性 " 的图书,由此构成了她的阅读谱系。

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也热爱阅读,尤其是一些红色经典小说和武侠小说。当时她父亲的工资不高,可是仍然坚持拿出一部分来买书、订阅杂志,家中慢慢就积累了一些图书,《唐诗三百首新注》就是其中之一。付老师说:"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背诵唐诗,如果说我对文学有一点感悟,我的启蒙老师应该就是我的父母。这本书现在还在我的书架上,扉页上有我父亲写下的名字和购买时间。父亲还收藏了一本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也是很好的书籍。现在我也教我的女儿背诵唐诗,也算是家庭教育的诗意传承吧。"

付老师的祖父毕业于遵义师专,先后曾在遵义师专和新舟中学任教。初中阶段,祖父辅导她的作业,课余就以《古文观止》训练古文阅读能力。在付老师眼中,祖父生活简朴,作息规律,如今八十多岁了,身体非常健康,还在坚持读书做笔记。祖父的读书笔记端端正正,笔画严整,正如他的为人处世一样。付老师说:" 祖父读书的兴致至老不衰,书籍带给他极大的快乐,大有‘不知老之将至’的风范,祖父的勤奋不断激励着我们家中的后辈,我们也不敢懈怠。"

常用书

硕士阶段,付星星师从梅桐生教授。《楚辞全译》是梅老师和太老师黄寿祺先生合著的,主要工作是梅老师完成的。这本书对她影响很大,她被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动,被浪漫主义的文学妙境所吸引。梅老师还主讲《庄子研究》课程,付老师说:" 梅老师本人也极具老庄的洒脱与率性,对待我们总是蔼然和气,让我们有如沐春风之感。我现在的住处离梅老师家很近,时常带家人拜访梅老师和师母,每次聆听老师的教导,都能获得很多鼓舞。" 学与人合一的 " 学人 " 与 " 师者 " 就在身边是人生幸福的事情。

张启成教授给予了付星星学术研究的指导,她说:" 张启成老师指导我系统阅读历代《诗经》研究经典,通过《诗经研究史论稿》的示范性引导,教会我写作学术论文,带领我走上《诗经》研究的道路。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是张老师指导并推荐发表的。在南大求学的日子,我时常会收到张启成老师寄给我的关于日韩《诗经》学的文献资料,每每在宿舍阿姨那里接到写着‘南京大学,南园 2 舍付星星女士收 ’的信,看着他在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用一笔书法给我写的信封和信笺,我都会感动得泪眼模糊,我会想到在贵大校园里他在徐师母的搀扶下在校园邮局给我寄信的场景。张老师给予了我一份长久的浓烈的学术期待,他盼望着有一天我能在学术研究中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创造。斯人已乘黄鹤去,《小雅 · 隰桑》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和博导张伯伟老师合影

博士阶段,付星星师从张伯伟教授。张伯伟教授擅长理论创新,思想邃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久为学林推重,今年中华书局即将推出该书新版。张伯伟老师学术视野宏通阔大,在南京大学开创域外汉籍研究所,通过二十多年的学术积淀,域外汉籍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史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也成为东南学术重镇。读博期间,付星星认真阅读了张伯伟老师关于域外汉籍的系列论著,大致掌握了域外汉籍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张伯伟老师的指导下,付星星以朝鲜半岛《诗经》学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博士毕业论文。2011 年在张伯伟老师的鼎力支持下,付星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在韩国高丽大学公派留学一年。

出国之前,付星星就听张伯伟老师谈过,师母曹虹教授当年在韩国担任客座教授,回国的时候,曹老师就把在韩期间的全部薪水,购置了一部大型图书《韩国文集丛刊》,这套书对南大域外汉籍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说:" 曹老师的学术壮举激励了我,我也有意购置一些与个人研究相关的图书。留学期间,导师崔溶澈教授和师母对我非常好,学习生活非常愉快,几乎没有身在异国的陌生感。我的韩语水平大幅提高,对韩国学术界的了解也更为深入。留学结束,我购置了《韩国经学资料集成 · 诗经编》,还有很多韩文学术书籍,这些书籍漂洋过海来到了我的书房,对于我博士论文的写作和日后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都大有裨益。"

在付老师的藏书中,有一类属于师友赠送的学术专著。" 有张伯伟老师的《禅与诗学》《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曹虹老师的《阳湖文派研究》《中国辞赋源流综论》,易闻晓教授的《易闻晓赋集》《中国诗法学》,谭德兴教授《汉代 < 诗 > 学研究》《宋代诗经学研究》,张宗友教授《经义考研究》《尺牍 • 事行 • 思想:朱彝尊研究论集》。另有,卞东波师兄《朱子感兴诗中日韩古注本集成》《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域外稽古录:东亚汉籍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综论》,周之江师兄《食遇》、徐毅师兄《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等。" 在付老师看来," 这些书籍是我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研究方法的重要书籍,也是师友在学术之路上不断鼓励与敦促我的温暖凭藉。"

她说,书房是书的世界,也是人情温暖的世界,在 " 临窗极目思悄然 " 的书房里,感受到自身的学术研究,竟是凝聚了那么多的师友温情。

由家庭共读出发的大众阅读

付星星和她先生赵永刚老师当年是同学,现在是同事,尽管都以古典文学为研究对象,细化起来,还是有区别。夫妻二人一个在 " 源头 " 处关注先秦经学与文学,一个在 " 中下游 " 留心明清儒学与文学,两人教学科研,每天钻进故纸堆,贯通学术领域的源与流。一些基本的经典,如十三经、二十四史等,他们都会共同使用。她说:" 我们的藏书几乎都是着眼于实用,并不刻意藏书。我先生比较喜欢逛书店,贵阳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书店他都经常去,因为《诗经》是我研究的重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年出版的《诗集传》版本比较好,这本书但凡被他看到,都会给我买回来,现在我手边大概有 6 本《诗集传》了。" 女儿现在读小学,学习和阅读也是她目前最主要的生活。我们一家三口,也算是有点家庭共读的氛围。

谈到孩子的教育,付老师说:" 孩子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的重点,我们也不例外,平时也比较关心孩子的成长,当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作为家长,我们只是辅助。女儿的老师都特别好,她们人格高尚、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时常令我感动。在老师们的关爱教育下,女儿成长很快。" 付老师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并没有为孩子制定太刻板的阅读计划,还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引导她读一些绘本故事,背诵一些简单的诗歌。" 兴趣引导,培养习惯 ",成了她教育女儿阅读的方法论。她认为,书没有 " 闲书 " 与 " 非闲书 " 之分。以她的经验,阅读学业之外的图书,常能收获无心插柳的喜悦。" 扬之水先生的名物研究著作、巫鸿先生的美术史著作以及李泽厚先生的思想史著作,都对我的专业研究有很大的启发。" 她说,孔子说为学应该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阅读学业、专业之外的书,大致就是 " 游于艺 " 的范畴了。

家藏汉碑拓片

付老师也时常参与大众阅读的分享与推广。她说,在地铁、公交车上,低头看手机的人比比皆是,捧书而读的风景就很难见到了。" 很多人误以为读书好像是作家学者的事,于己无干;或者认为毕业了就不用读书了。" 她以为读书是个终身事业,一如启功先生在北师大毕业生的赠言中所说:"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她说,现在生活节奏快,时间被割裂成许多碎片,像古人那种 "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 的阅读状态,除作家学者外,并不十分容易做到," 大众阅读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以碎治碎,哪怕是每天抽出半小时,读几页或者十几页,一年至少能读十本书。"

当然,阅读要有所选择,阅读经典才能开卷有益。付老师根据她的阅读体验,向读者朋友们推荐几部书:

朱熹《诗集传》

中华书局 2017 年版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滋养着中国人的诗意心灵,塑造着中国人的优雅气度。孔子说 " 不学诗,无以言 ",此话至今依然有效。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2008 年版

儒学具有常道性质,从时间的跨度方面而言,已经蔓延了接近三千年,从地域的分布方面而言,横跨了几大洲,当下儒学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故此,欲知古代中国人之思想底蕴,不可不读《四书》;欲知未来世界思想之演变,亦不可不读《四书》。

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

凤凰出版社 2021 年版

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先生是二十世纪古典文学研究之大家,亦是古典诗词创作之大家。《古诗今选》是这一对文章知己、患难夫妻共同心血的结晶,该书具有选目精、注释准、点评妙三大优点。汉代已降,迄于宋末,千余年诗歌发展之全貌,以此书为镜鉴,妍媸毕照矣。

张伯伟《读南大中文系的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年版

张伯伟教授本硕博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十年,执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三十余年,是地地道道读南大中文系的人,也是教南大中文系的人。作者亲历并参与创造了南大中文系的辉煌,并以大风起兮、云扬四海的学术雄心与研究实力,奠定了南大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学术地位。读者如果要了解南大中文系的学术传统、学术成就、名家掌故,宜读此书;读者如果要了解中文人的治学路径、风神气度、学问胸襟,宜读此书。

来源 黔中书

文 郑文丰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