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近年来,英国木版教育信托与黑龙江省美术馆进行了多个合作项目。日前,黑龙江省美术馆向英国木版教育信托捐赠了《呼兰河传》手制书,成为近年英国木版教育信托中国木刻版画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兰河传》是黑龙江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萧红于 1938 年在武汉开始创作此书,1940 年完成于香港,并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这部长篇小说共有七章,描写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方小城呼兰河及城里普通人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
同样出生在黑龙江的艺术家侯国良对这片黑土地与萧红有着强烈的共鸣,他绘制的连环画《呼兰河传》共有四十六幅,曾荣获全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原稿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为中国当代美术之经典。
2017 年 10 月,由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创意策划,哈师大教授王绘将彩色连环画《呼兰河传》进行了数字化提线处理,并配以传统老宋体雕刻,特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邰立平合作,以传统手工雕版木刻工艺印制连环画《呼兰河传》,并制作成手工书,全书四十八页,其中四十六页为插图。
历时三载,传统手工雕版木刻工艺印制连环画终于在《呼兰河传》发表八十周年时与大家见面。
受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委托,旅英华人艺术家何为民代表黑龙江省美术馆向英国木版教育信托转交了捐赠手制书《呼兰河传》。
" 让更多西方人了解萧红,了解萧红时代的中国人,了解中国的绘画与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 张玉杰接受采访时表示,雕版印刷技术孕育于汉,肇始自隋,成熟于唐,精工于宋。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鲁迅等人的倡导下,欧洲及日本版画得以传入中国,并由此催生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作为复制技艺的雕版印刷也与创作版画并行延续至今。
传统手工雕版木刻工艺印制连环画《呼兰河传》部分原版现陈列在黑龙江(国际)版画博物馆展厅。
随着电脑激光复刻雕版技术日臻成熟,传统的手工雕版技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艺人一生去打磨的手工雕版技艺,如何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黑龙江省美术馆推出的这部手制书,是对堪称 " 活化石 " 的手工雕版技艺的极大保护与弘扬。
编辑 申志远
值班主编 封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