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4-25
“寻巷”花坛找到“主人”!畅家巷社工委成员单位积极认领提颜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三年前,一条有着诗意般名字的 " 寻巷 ",成为主城区群众 " 网红 " 打卡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巷花坛容颜尽失。今年疫情期间,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为美化家园、打造精致社区,联合社工委通过多次协商议事会议,征集居民意见,公开为 " 寻巷 " 花坛寻找 " 主人 "。通过认领活动,社工委成员单位遂对花坛进行绿化,提升小巷颜值。

" 寻巷 " 的前世叫 " 敬士巷 "。据记载,明代兵部尚书彭泽故居(今庆阳路东端南侧),建在东西向城墙之内,东距迎恩门三百多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四合院建筑。大门开在街南西侧,砖雕门楼高大而宽,颇有高贵家庭之气。入门正南为砖雕影壁,东折入铺方砖四合院。上房共 5 间,长 18.44 米,进深达 10.12 米。后院有罩房 3 间,其后为兰州东关东南侧城墙。抗日战争期间为邓宝珊寓所,后为庆阳路公安派出所驻地。上世纪 50 年代初保存尚完整,1995 年因拓庆阳路,彭泽故居全部被拆。

畅家巷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委主任徐慧介绍,该巷原是一条破旧、垃圾遍地的小通道。斑驳的墙面、倾斜的砖墙、坑洼的地面是此前 " 寻巷 " 的真实写照。同时因冬季满墙枯萎的爬山虎缠绕电线,存在易燃烧等安全隐患。近年来酒泉路街道通过与辖区单位协商沟通,落实打造城市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巷行动:" 文 " 以景 " 扬 "," 物 " 以名 " 传 ",拓宽了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巷口,清理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爬山虎,实现了小街巷的硬化美化亮化,同时遵从礼仪,以 " 敬 " 世人,故取名 " 敬士巷 "。

今年三月疫情发生以来,社工委主任徐慧在巡查疫情防控时看到,这个位于 " 寻巷 " 巷口的花坛光秃秃的,里面不但没有绿色花木,还有路人丢弃的塑料袋、卫生纸和饮料瓶等垃圾,甚至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动物粪便,杂乱不堪的花坛影响小巷整体环境。随后,徐慧遂召集社工委成员进行商议,同时开展居民意见建议征求活动,最终决定通过认领方式,为 " 寻巷 " 花坛找一个 " 主人 "。

" 看到社区发出的‘寻巷花坛找主人’招募令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徐慧、社工委并且认领了花坛,询问了‘寻巷花坛’的现状。" 畅家巷社区社工委委员、兰州一中总务处主任陶泽伟介绍,由于三月下旬正忙着抗疫,且不是种花卉的最好时节,因此当时只购买了一些绿植,待春夏之交适宜种植花卉时,再为花坛增种更多的花卉。在认领花坛后,安排物业带着扫把、铁锹、水桶、小推车等各类工具,清理垃圾、翻土栽种,经过一上午的努力,完成花坛绿植种植,光秃秃的花坛瞬间变得生机盎然。

" 寻巷 " 花坛增绿提升小巷颜值,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这里打卡。市民陈怡告诉记者:" 在几年前,街道对这条小巷进行改造,包括文化上墙和增设花坛、巷道拓展和路面硬化等等,既提升了小巷颜值,又方便了市民通行,让这条不知名的小巷,短时间内变成网红巷。" 畅家巷社区通过 " 寻巷花坛 " 认领活动,极大提升社工委成员单位参与环境整治、美化家园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次活动不仅为 " 寻巷 " 增添了绿色,也为带动更多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打造精致社区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