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泰安 2022-04-26
种好生态树 引来“金凤凰” ——我市创新筹资方式 打造生态修复泰山典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7 年底,我市成功申报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涵盖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建设 5 大类工程,67 个项目,326 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 166.37 亿元。

试点工程的实施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保障,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就成为破解资金筹集难题的关键一步。对此,我市牢固树立 " 市场化 " 理念,想方设法引入、用好社会资本,以政府 " 有形之手 " 握紧市场 " 无形之手 ",撬动社会化资本,放大资金 " 乘数效应 ",蓄足了一池 " 财政 + 基金 + 社会资本 " 的资金活水。

创建专项基金 撬动社会资本

为缓解县市区筹资难题,我市下发了《关于组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基金的通知》,积极配合各县市区落实主体作用,采取 " 一县市区一基金 " 的方式开展资金筹集工作。基金在保障被投项目资金需求、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基础上,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目前全市已组建基金 5 只,全部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备案,计划总规模达 51 亿元,配套用于各区县项目建设。

为解决岱岳区天平河、岔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金缺乏问题,经泰安市财政、岱岳区财政沟通协调后决定以基金形式为该项目投资,经多方筛选,最终确定由社会资本方丽水山禾实业有限公司、泰安市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岱岳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出资 1.17 亿元、2600 万元、1300 万元,成立岱岳区山水林田湖草基金合伙企业,由山东苏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托管,并通过股权投资方式,由锦绣物业具体实施水环境治理,有效净化了流域内水质,提升了环境承载力,完善了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打造了天平河文化景观风光带和岔河生态景观带,将城市蓝绿网络由自然向城市渗透。

运用 PPP 模式 助力生态建设

PPP 模式是通过政企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解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最好方式之一。为吸引社会资本助力、推进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我市将三河(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生态修复工程)、两网(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梳洗河流域雨污分流工程)、一库(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工程)、一厂(第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等 7 个项目,整合为 1 个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PPP 项目。

为确保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 PPP 项目落地实施,我市压茬推进入选国家 PPP 项目库、施工图设计、财政评审、社会资本方招标以及合同谈判等工作。其中,通过政府采购,2019 年 7 月 22 日与社会资本方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投标联合体成功签订《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 PPP 项目合同》,合作期限 15 年,计划总投资 57.68 亿元,并于 7 月 29 日成立了 SPV 中铁(泰安)环境治理有限公司,8 月 26 日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工,跑出了 PPP 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 " 泰安速度 "。截至目前,SPV 中铁(泰安)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已到位资金 46.44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43.10 亿元

借力社会资本 推广产业模式

泰安东南部多山地丘陵,由于地形原因,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水土流失比较重,农业生态环境比较差。我市结合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的实施,按照 " 谁投资、谁受益 " 原则,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农用地整治的新模式。先后实施 17 个农用地整治项目,累计引进社会资本 16 亿元,整治农用地 23 万亩,新增耕地 3 万亩。按照 " 发展、生态、和谐 " 的要求,坚持治水保土为核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改善土地耕作条件的同时,提升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把治山治水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 " 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渠相连 " 的万亩生态良田,保护了生态、减少了水土流失。

新泰市惠美田园综合体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该片区基本是荒山野岭,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了道路,配套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了有机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观光体验、康养休闲、生态林业六大功能区,建立了从田园到餐桌的有机食品全产业链,实现了 " 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品 ",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同时,积极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举办了百合节、建成了藜麦啤酒生产线、茶叶加工厂、有机肥厂等,村民每亩每年可获得 500 — 700 元土地流转收入。并优先安排当地村民入园工作,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 1500 个,年均可增收 2.5 万元以上。

筑巢引凤 描绘山水最美画卷

截至目前,我市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共完成总投资 154.77 亿元,国家备案绩效目标全面完成。"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2020 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中国 " 十大秀美之城 " 三项生态领域桂冠花落泰安。矿坑变沃野良田、荒山重披绿装、河道两侧岸芷汀兰 …… 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由梦想照进了现实。

修山,挺起了 " 山之脊 ",泰山景区连续位居全省 5A 景区好评度测评榜首,保障了泰山自然、文化世界双遗产永续传承。治污,净化了 " 水之源 ",昔日以脏乱差闻名的泮河,变成了一个 4A 景区标准的城市中央公园。增绿,保护了 " 林之肺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5.47%,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3.2 万亩,居全省内陆城市前列。整地,增厚了 " 田之肌 ",昔日的荒地薄岭变成 " 聚宝盆 ",打造了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 的典型样板。扩湿,调节了 " 湖之肾 ",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保障了南水北调沿线城市和试点区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增收,拓宽了 " 致富路 ",群众收入不断增加、财源渠道日益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通讯员 王子珍 编辑 陈茂荣 审核 晁彤彤】

相关标签

基金 泰山 ppp 生态环境 山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