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再找几本关于农业种植方面的书,回去好好学习一下 ……"4 月 26 日,在红古区平安镇张家寺村的农家书屋,一位村民正在这里挑选书籍。书屋就在村里面,方便村民阅读的同时更是推动了文明实践提质增效。而这农家书屋正是红古区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分层分众深人推进任务落实,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红古区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工作人员、有活动阵地、有醒目标识、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载体的 " 六有 " 标准,积极整合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扫黄打非工作站、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等基层阵地设施,构筑 "1+7+56+N" 的实践阵地体系,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 个、实践所 7 个、实践站 56 个。汇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陈列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道德讲堂等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与理论宣讲实践基地、全民阅读实践基地、文化文艺实践基地、体育与健身实践基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2 个,不断提升文明实践感染力。
" 现在疫情好转了,还是要注重日常的环境文明卫生 ……" 近日,在华龙街道志愿者正在向辖区居民进行宣传。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红古区围绕理论宣讲传文明、核心价值树文明、先进文化育文明、移风易俗倡文明、村民自治树文明、美丽建设绘文明等六项工作任务,依托志愿服务总队,在所、站、部门指导建立 "8+N" 志愿服务大队(分队),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济困等八类常备志愿服务队,以及文明劝导、应急救援、心理疏导、便民服务等 N 支志愿服务队,按照 "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 的工作要求,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6400 余场次,受益人数达 8 万人次,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不断激发文明实践生命力。
让文明实践品牌 " 亮起来 ",红古区按照 " 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群众评单 " 的四单服务模式,紧密结合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农村移风易俗、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工作,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 " 五星级文明户 "" 最美新乡贤 "" 文明家庭 "" 兰州好人 "" 新时代好少年 " 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 320 余个,举办各类主题宣讲、先进事迹报告会 43 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通讯员 袁勇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