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5 日,肥城市法院设立的驻镇 " 法官工作室 " 在安临站镇试启用。就在试启用的第一天,工作室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成功执前调解了安临站镇 14 名农民工起诉辛某劳务报酬案件,案件当事人现场领取了被欠付的工资款。
"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钱领到手了,真是太感谢了!" 当事人刘某拿到工资后,内心非常激动 , 连连向法官和调解员道谢。
这是泰安两级法院充分依托基层党委政府,把司法调解、村干部特约调解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案例。近年来,泰安两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 重要指示,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 " 无讼 " 乡村(社区)创建,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提升泰安市域治理水平。
2021 年,全市法院收案 103212 件,增幅由 2020 年的 8.68% 下降至 1.69%,2022 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收案 25702 件,同比增幅为 -20.14%。全市法院和基层法院收案数均呈现增幅放缓、逐渐回落下降的趋势。
强化诉调对接
力促纠纷实质化解
今年 1 月,宁阳县泗店镇的吴某在某餐饮公司就餐下楼时不慎跌倒摔伤,事后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吴某将该餐饮公司诉至法院。宁阳县法院法官在收到立案材料后,根据案件性质及当事人意愿,把案件分流到驻法庭调解员手中,在调解员耐心细致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快速化解了矛盾。
为快速、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市法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在两级法院和 33 处人民法庭均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将存在调解可能的案件移送诉调对接中心,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帮助当事人算好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 " 五笔账 ",积极引导鼓励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按照 " 诉前调 + 速裁 " 模式,共成立调解速裁团队 42 个,均按照 " 员额法官 + 法官助理 + 书记员 + 特邀调解员 " 的模式组建,调解员全部编入速裁团队,在法官指导下驻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于当事人申请立案、适宜调解的一审案件,编立 " 诉前调 " 字号分流至调解速裁团队,由速裁法官根据案情组织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进行 " 一对一 " 指导,确保诉前调解案件实质性化解。
2021 年,全市法院收案 103212 件,诉前调解案件 26347 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 18062 件,调解成功率达 68.55%。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聚焦重点行业
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市法院高度关注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先后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多元解纷配套方案》等文件,持续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实质化对接,提高社会各方的参与度、协同度,推动矛盾化解由法院 " 单打独斗 " 向多元共治转变。
2021 年 10 月 28 日,市法院与市仲裁委、市司法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成立的 " 泰安市证券期货与公司纠纷调解中心 " 揭牌仪式在市法院举行,这标志着泰安市证券期货与公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正式启动,诉前调解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拓展。针对金融、教育、物业、环境、消费、房地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多发、易发的纠纷,市法院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统一类型化纠纷赔偿标准、证据规则等,预防和减少纠纷产生;大力挖掘和培育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有效发挥司法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切实提高类型化案件的诉前调解成功率。
目前,市法院已与市司法局、消协、总工会、人民调解员协会、仲裁公证等 20 多个部门及行业协会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对接机制,全市已有 54 个调解组织、624 名调解员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注重职能延伸
积极参与 " 无讼 " 创建
" 法官,这种情况我能不能拿到补偿?" 在东平县焦村社区农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内,入驻中心的法官每天都要接待众多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
为全面深入做好诉源治理,促进平安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工作开展,市法院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创新性探索 " 法官进社区网格 " 做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植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建立人民法庭与基层组织常态化联系机制和重要会议列席机制,为群众提供专业的诉前指导和诉前调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 "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除了化解矛盾纠纷外,诉源治理更重要的是将治理环节向前端和末端延伸,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市两级法院不断加强对社会矛盾动向的分析研判,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先后向各级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40 余份;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 " 法律十进 " 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有针对性地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
"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市法院将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围绕 "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的司法目标,深度整合多元解纷资源,将诉前矛盾化解延伸到群众身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法治泰安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明荟 通讯员 胡冰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