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减损降耗和防止食品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去年 4 月 29 日起施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已逐渐深入人心,节约 " 新食尚 " 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一粒粮食,折射传统美德的熠熠光辉,更反映着现代文明的基本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食品浪费工作。在神州大地上,一份新时代的节粮答卷正在书写。
(4 月 28 日,在哈尔滨新巴黎大酒店,工作人员准备配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7000 万人 1 年口粮," 无形良田 " 如何耕种?
回想起去年的秋收,北大荒集团荣军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刘斌记忆犹新。他说,去年秋季出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地块土壤水分饱和,普通收获机无法进地,半链轨橡胶履带收割机发挥了大作用,否则粮食损失可能会增加 10%。
(在山东滕州市官桥镇,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省赛区参赛选手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2021 年 6 月 4 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 如果不使用半链轨,收获期延至上冻以后,会造成玉米水分减少、掉棒率高,损失很大。" 刘斌说。
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 14%。这个损失降低 1 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 2700 多万吨粮食,够 7000 万人吃一年。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遏制食品浪费的 " 第一道关 "。2021 年 10 月,随着《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印发,实现节粮减损有了更为清晰的路线图。
方案提出到 2025 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
中央农办负责人指出,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 " 无形良田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
在全国各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集约、可持续、低碳的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农人节粮减损的聚力方向。
(中储粮济南直属库展出的农户用小粮仓(2021 年 9 月 10 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琨 摄)
在中储粮济南直属库,矗立着一个个体积庞大的粮仓。人们即便不进入粮仓,通过高清摄像头,也能清晰看到粮仓中的颗颗麦粒。中储粮山东分公司仓储管理处副处长安西友介绍,粮仓自带 " 中央空调 ",还有智能通风等绿色储粮技术。粮仓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 15 摄氏度及以下,实现低温储粮,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变化。
在黑龙江的不少地方,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班相继开办,由专家普及农机减损常识。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种植户陆向导说,去年秋天参加培训后,他严格按照品种特性选择合适机型、按水稻田间长势确定机收方法,大大减少了机收粮食损失。
(4 月 28 日,在哈尔滨新巴黎大酒店,工作人员准备配餐。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 大胃王 " 凉凉," 光盘行动 " 如何进行到底?
遏制消费环节 " 舌尖上的浪费 ",是节约粮食的关键一环。2021 年,我国 " 重拳 " 遏制食品浪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一系列新规出台,反食品浪费有法可依。
" 我们这代人是挨过饿的,看到浪费食物真是痛心。" 从 1988 年开始做餐饮的北京马凯餐厅第四代技艺传承人吕永杰说:" 不是你花钱消费了,你就可以随便浪费食物。从法律层面进行约束能让公众更加重视节约,促进遏制餐饮浪费工作提速。"
曾几何时,在 " 吃播 " 节目中假扮 " 大胃王 "、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的现象,令一些直播平台成为餐饮浪费 " 重灾区 "。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 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如今在多个网络平台输入 " 吃播 ",搜索结果已难见 " 大胃王 " 身影;有平台在显著位置提示:珍惜粮食,合理饮食。
(成都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在为顾客打包(2020 年 9 月 7 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 摄)
餐饮商家设置的最低消费额,也成为多地重点整治的目标。自 2021 年 5 月 27 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误导或者迫使消费者超量点餐。
良法还需善治。从市场监管部门执法检查,到餐饮市场主体履行职责,有关方面多措并举,以 " 光盘 " 致敬食物,将 " 光盘行动 " 持续向前推进。
" 你们店里有没有张贴相关标识?有没有什么具体措施?有没有提醒就餐客人不要浪费?" 走进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杨柳河街的一家火锅店,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二科副科长王丽铭正在随机检查反食品浪费相关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4 月 28 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家饭店,工作人员准备张贴节约粮食宣传画。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王丽铭说,下一步还要推进餐饮单位菜单标准化、标识化、精细化,努力倡导更多餐饮商家积极投入到 " 光盘行动 " 中,以此促进消费者文明用餐、节约用餐。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出台反食品浪费法让 " 节约粮食 " 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落实法律规定更是餐饮企业的义务和责任。小份菜的做法顺应时代,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折射了一场 " 舌尖革命 " 的风潮——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 2022 年年初到 4 月上旬,消费者在美团平台主动搜索 " 小份菜 "" 半份菜 "" 单人套餐 " 等关键词达 142 万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第一季度销售小份菜的平台内商家同比增长 110%,相关菜品销量增速达 128%。
" 小餐桌 " 带动 " 大文明 "," 新食尚 " 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正值客流高峰期,记者走进成都美食一条街里一家名叫 " 冒椒火辣 " 的串串店,店长罗坤正在引导客人。" 您好,我们店里有小碗菜,串串也可以按照个人需求拿,主食也可以先点半份。如果不够,后续还可以再加。" 罗坤说。
一句温暖的提醒,正是 " 新食尚 " 深入人心的见证。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一年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从一张张海报转变为切实行动,以节约为名的 " 新食尚 " 蔚然成风。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回溯历史,"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的古训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中。勤俭节约既是个人的美德,更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中储粮济南直属库展出的移动式环保粮食清理中心(2021 年 9 月 10 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琨 摄)
回望当下,中华儿女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勤俭节约依然是我们永不能丢的 " 传家宝 "。
防止食品浪费,立法已经完成。在做好避免浪费的 " 减法 "" 除法 " 的同时,做更新全社会思想观念的 " 加法 "" 乘法 ",还需要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形成节粮的强大合力。
(4 月 28 日,学生在黑龙江大学学生餐厅用餐。新华社发)
从 " 小餐桌 " 到 " 大文明 ",全社会在行动——从美食节目到博主直播," 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 被网友打在公屏上;餐饮业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致力于将厉行节约纳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全过程;在学校和单位食堂,引入数字化餐饮管理系统的 " 智慧食堂 " 帮助用餐者实现个性化、定制化打饭,餐饮管理者从中实现提质增效,更减少了粮食浪费。
正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晓燕所说," 反食品浪费法顺应民意、得了民心,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立法之后的变化。节约之风吹进人们心里,吹拂在日常生活中,也将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