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4-30
金城观丨汇聚爱心传递温暖,绽放青春光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杨尚儒:为市民守住一道心理安全防线

" 这可能是我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了,我已经独自在家隔离 11 天了,我觉得自己坚持不住了。" 这是青年心理服务志愿者杨尚儒在前不久疫情期间接到的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独居男性打来的求助电话。通过与该男子反复耐心地沟通交流,杨尚儒获取了男子家人的联系方式,并迅速联系了其家人,告知家人快速前往求助者家中;并依照危机干预预案,联系了督导等资源,第一时间让人去他的家里确保求助者的生命安全。

这不是杨尚儒第一次在疫情期间做心理危机干预。" 这样的电话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接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节奏," 作为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及兰州市心理服务志愿队队长的杨尚儒感慨地说," 所以,在 2020 年初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要做点事。"

" 当时,我接到了太多人关于焦虑的咨询。" 杨尚儒表示说。于是他联系共青团兰州市委员会,建议开展免费心理咨询,最终组建了 82 人的心理援助团队。他没统计过那一次公布后团队接了多少电话,但他知道,疫情放大了很多问题,有些人被隔离后,从物理隔离转化为心理隔离,在隔离的地方不知所措,有人打来电话求助,不知道该如何和上初中的孩子朝夕相处。

当年 4 月,甘肃省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开学,杨尚儒又陆续接到很多关于家长的求助电话,称由于漫长的居家生活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了。" 拒学者以初中生偏多 ",这种电话从 4 月一直持续到当年 9 月。正因如此,2021 年 10 月,兰州再次发生本土确诊病例,并且中小学均停课实行线上教学后,杨尚儒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做点啥。

与此同时,共青团兰州市委员会在 2020 年开展心理咨询的做法得到了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的认同,并决定向甘肃全省推广。为此,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将原来的青少年法律援助 12355 热线暂时改为甘肃心理咨询专线 12355,接受大家的免费咨询。接听热线的人从何而来?这个艰巨的任务也落在的杨尚儒的身上。

他一方面联系曾经接过热线的同行,另一方面联系甘肃各地的心理咨询师加入甘肃省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在杨尚儒的努力下,共有 1452 名甘肃心理志愿者坚守在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另一端,24 小时守护在 " 甘小青心理志愿者 " 微信公众预约平台和电话热线上。为全省心理援助奉献了超过 16000 小时的公益服务。

" 在疫情期间,做心理咨询志愿者让我感觉到有价值,能够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觉得这种工作很有意义。" 杨尚儒平和且坚定地说," 作为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我们应当为市民守住这一道心理安全的防线。"

苏国权:将海洋知识种在孩子们心里

" 喊破了嗓子不如干出点样子," 这是苏国权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不容易的是踏踏实实坚持做好事。" 年轻的苏国权正是以这样朴素真挚的理念,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踏出坚实有力的脚印。

作为兰州海洋公园负责人,除了负责好景区客流、安全生产工作外,苏国权深知文旅事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深挖甘肃文化,结合团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 " 水下飞天 ",演出一经推出,视频播放量 2 天内就突破 600 万次,后续推出的 " 水下舞龙 " 演出 2 天内也达到 645 万次,其中的 " 水下舞狮 " 节目还吸引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新甘肃等多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成为兰州市假日期间热门打卡景点,大幅提升了黄河文化精致兰州的美誉度。与此同时,苏国权积极开展科普志愿活动,运用有趣生动的语言和精美高清的照片,对海洋生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等进行科普讲解,将海洋知识的种子植根在小学生的心中。目前," 海洋科普进校园、宣讲礼赞新时代 " 公益科普活动已走进中小学 78 所、开展科普讲座近 200 场。他的团队也获得了 " 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 省市区级放心消费承诺单位 " 等荣誉称号。

" 防疫服务、野生动物救助、定期献血,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我就是要努力把这些小事做好。"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苏国权迅速组织本单位党员和志愿者分批次深入乡镇防疫点完成各项防疫工作,在了解到防控一线口罩等防疫物资普遍紧缺的情况后,他协调各方社会力量调配物资,同时,经多方辗转将一批进口口罩及医用防护物资及时捐赠投放到防控一线。

苏国权说 ":每当看到受助者信任的微笑,都觉得自己的辛苦值了。" 这份信任推动他在公益之路上飞奔不止。至今短短三年,他已先后组织 21 次慰问社区、帮扶困境青少年建档立卡户、老党员、特殊儿童等,协调社会各方力量累计组织捐赠物资 10 余万元;组织近千名少数民族儿童、困境儿童公益研学;特殊时期积极组织向陇南、河南灾区捐赠防疫物资 4 万余件;常年全力配合林业部门完成多起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在志愿活动中,他还积极带头缴纳 " 特殊党费 ",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魏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萌萌:欣欣向荣生长的 " 爱之花 "

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高台县、古浪县、榆中县、静宁县、积石山县 …… 多年来,刘萌萌和兰大二院的医护人员走遍了这些地方的角角落落,累计为 3 万余名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健康宣教,送医送药达 10 万余元,用健康扶贫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知道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最需要帮助的。因此,我在上级组织的指导下组建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刘萌萌说," 我们赴社区、进学校、去乡村,为很多患者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等服务,用实际行动展现着白衣天使的担当。"

刘萌萌也会经常去福利院和乡村小学,得知这些地方的孩子缺少书籍和教具,她就会第一时间组织志愿服务队送去物资,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志愿服务。看着孩子们在收到礼物后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刘萌萌的内心也会升腾起暖暖的欣慰与感动。

在 2013 年岷县地震和 2018 年东乡泥石流灾害等突发险情中,刘萌萌总是以逆行者的姿态冲在最前面,她和其他青年一起,主动为灾区患者做义务陪护、心理疏导,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工作。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青年团干部和志愿者们主动献爱心,为受灾患者捐赠衣物、生活用品的行为,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在兰州这两次的新冠疫情中,刘萌萌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医院青年志愿者成立了 " 青年突击队 ",积极参与院内预检分诊、抗疫物资发放、核酸采样等工作,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最忙的时候,好几天都连轴转着。但也不觉得累,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到群众,再辛苦也值得。" 刘萌萌表示。

" 姑娘,你们辛苦了,我和老伴在家也不知道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就给你们包了点饺子,你们热乎乎吃上了再干。" 在连夜做核酸检测的某天,一位大爷拉住刘萌萌关切地说。一瞬间,刘萌萌的眼眶就湿润了,群众真心的 " 谢谢 " 和 " 辛苦了 " 成为身为志愿者的她心中最暖的动力。

" 凡 · 高曾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参与志愿服务的日子,虽然付出了精力和时间,但我却收获到很多快乐!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携手奋进,贡献真情,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刘萌萌说。

苏小军: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

春雷乍响,风雨来袭。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向全国扩散蔓延,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关乎每个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全面打响,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心。

大事难事显担当,危急时刻看作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苏小军勇敢地站了出来,义无反顾、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他积极参与到兰州市的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队伍当中,并担任兰州市防疫应急队医护分队队长。

苏小军扩充组建了兰州市防疫应急志愿者服务队医护分队,队员达 897 人,其中专业医护 378 人。组织省中医院、省妇幼、省肿瘤、兰大二院、兰大一院等省级 9 家医院不同专业的专家,通过线上平台为广大市民讲授疫情防控、急诊处理、孕产妇保健、中医中药养生、疫情期间心理疏导等内容。并受邀通过共青团甘肃省委、共青团兰州市委、甘肃省农业大学团委等平台,为全省 5 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他经常鼓励大家说,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就是胜利。

苏小军结合社区工作特点,积极贯彻落实武汉疫情期间提出的 "1+1+N" 战 " 疫 " 定点服务模式。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坚守在防疫一线,为社区进行更好的一对一服务。他始终坚持冲在第一线、战在最前沿。先后在兰州市 38 个街道、126 个社区开展 421 场疫情防控宣教和心理疏导讲座,服务近 3 万人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苏小军的志愿服务开始于 2009 年,在上学期间就开始利用空余时间多次参加义诊及健康宣教。2011 年到省中医院工作以来,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细致耐心的接诊每一位门诊及住院患者,刻苦钻研专业知识,2011 年 12 月至今,收到病人锦旗 15 面,表扬信 3 封,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苏小军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养老院、社区的老人、群众进行基本医疗服务。

苏小军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他先后荣获第五届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兰州好人、甘肃省中医院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

达爱民:用法律武器壮大公益力量

达爱民是上海市汇业(兰州)律师事务所业务团队负责人,也是兰州市法律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达爱民热爱自己的职业,更有一颗为民公益的热心和热情。

"10 年前我就开始走进社区为居民们提供法律服务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人缺少甚至没有法律意识。10 年的经验让我不断察觉到公益普法的重要性,只有群众不断提升法治观念,社会才能更加长治久安。" 达爱民是首批加入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的律师之一,他说,公益普法需要更大平台的整合才能做得更好,这也正是他加入服务队的重要原因。

达爱民自从事法律服务行业以来,长期参与兰州市各个社区与街道的公益普法讲堂,曾多次在徐家巷社区、亚太社区、张苏滩西社区、阿干镇社区、天庆嘉园社区、拱星墩小学、甘肃省体校及各个企事业单位做公益普法讲座,为参加讲座的听众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典》生效之前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婚姻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达爱民在常年的公益普法过程中,积极为每一位群众提供免费咨询。在普法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法律进社区的重要性,群众学法的迫切性。

就在今年 1 月 14 日,兰州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在雁宁路青年之家正式成立,首批成员由我市 30 名优秀律师、法务工作者及 6 家律师事务所组成。达爱民成为其中一员,同时也担起兰州市法律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职责。据了解,这支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主要围绕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普法、困难群众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活动。

" 之前也做过一些社区普法公益讲座,但是由于个人力量有限,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在有了这样一支专业的志愿者团队,我感觉到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方向和力量,以兰州市法律志愿服务队为平台更好地、更广泛地将公益类普法及法制宣讲进行下去,给我们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也呼吁更多的专业律师加入我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达爱民说。而在这支团队里,每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出击,脚踏实地深入辖区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普法志愿服务活动,为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下一步,兰州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还将依托街道、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向社区、村居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并利用 " 三八妇女节 ""、3 ·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 八一 " 建军节和 "12 · 4" 等节点,长期组织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成员参与法律援助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

董青: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作为我省首个 " 特殊儿童特长教育志愿服务队 " 创建者,董青的公益之路始于 2006 年。一个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一个善念的倏然涌起,一个轻点鼠标的确认动作,就此开启了长达 16 年的爱心倾注,让星星的孩子不孤单,是董青最深的牵挂。

有人说,做公益是会 " 上瘾 " 的,董青和她的团队深以为然。从一个人的爱心善举,演绎成一个团队的倾力奉献;从 200 元、500 元的 " 捐捐 " 细流,到带领队员们与公益结缘,在她的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公益活动。省歌剧院与公益的结缘,始于 2016 年,那时候董青担任业务演出部部长,经常带队下乡演出,有时候演出的乡镇比较远,不能当天返回。于是,她组织演员走进当地的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给老人们唱歌,教孩子们跳舞。此举不仅得到了老人和孩子的热烈欢迎,还得到了广大演员的大力支持,纷纷踊跃要求参加。在这之后,在董青同志带领下,歌剧院职工只要在演出之余,都会放弃休息时间,争分夺秒的多演节目。

有一次,演员们走进了张掖市民乐县特殊教育培训中心,慰问那里的特殊儿童。这一个个被上帝多亲吻了一口的孩子们,摇摇晃晃地跟着演员们学唱歌学跳舞、学吹奏乐器,他们纯净的眼睛、认真的神态、开心的笑脸,令演职员很受触动,很多人一边眼含泪水,一边努力地示范动作。这次活动,让演职员们更深地领悟到了文艺这份职业的意义,感受到了职业的自豪感,更加感受到了爱心的力量。

董青和志愿团队的义举影响了更多人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群体,让特殊儿童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董青和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牢记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 的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将共产党员身份和志愿者身份有机结合,将志愿者服务和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丰富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内容为载体,以音乐教育和陪伴特殊儿童为重点工作,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既让党员身份亮了起来,又让志愿者形象树了起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婷 唐瑞

赵万山 张烁 文 / 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心理咨询 甘肃省 甘肃 志愿者 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