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中国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 中国人视野里的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而且是国家与文化及精神的象征。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距今 7000 至 8000 年或更早一些时候,黄河流域进入以农耕为主的新石器时代。迄今已发现了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许多遗址。至距今 4000 余年的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进入了城市文明形成阶段。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大地湾文化、河套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诞生了 " 四大发明 ",产生了《诗经》、《河洛书》、《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文化之河。这是文化中的黄河。
黄河沿岸天工开物,民生百态,口口相传的艺术,代代相传的绝技,千年的习俗,流传至今;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罕见的活史诗,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土族史诗《格赛尔》,也都由《格萨尔王传》演变而来;盘古开天、伏羲八卦,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河图洛书,大禹治水,炎黄二帝传说至今;黄河多姿的彩陶,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窑变无双的钧瓷,色彩艳丽的唐三彩,到洮砚、澄泥砚,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甘陕山西河南的剪纸艺术,朱仙镇的年画,山西的推光漆器,甘肃的雕漆,临夏的砖雕,陕北的石雕,青海、临夏、宁夏花儿,陕北信天游、黄河号子,蒙古族的呼麦,道情皮影,秦腔,豫剧、马街书会,太极与少林,羊皮筏子与水车,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非物质遗产中的黄河。
(资料图片)
如果把黄河流域水系图放大,仔细端详,你会突然发现黄河流域水系图像一个坐着的大雄狮,巨大的几字型主河道,内蒙古河套平原到上游托克托,构成雄狮的头部,呼和浩特一带构成雄狮的鼻子,玛曲上游至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构成雄狮的后腿,大通河流域构成雄狮的尾巴,三门峡至山东下游构成向前伸开的一只前腿,太原一带构成雄狮的另一只前腿,贺兰山是雄狮的后背,太行山是雄狮的前胸,大秦岭是雄狮的肚子,这只以黄土为骨肉、以黄河为血脉的雄狮,体内引而不发地积累了无尽的力量,携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来的厚重底蕴,座拥北方,傲然而踞。这是联想中的黄河。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黄河大合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等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她的悲壮、她的激昂、她的宏伟、她的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这是音乐中的黄河。
黄河孕育了中国古文明,是一条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一条润泽万物生灵的生命之河,一条亘古不息奔腾宣泄的文化之河。黄河,我们的财富;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所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家园和原发动力。黄河 ! 千百年来,她的浪花里孕育了多少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她的波涛里翻滚着多少历史恩怨。万里黄河,迂回曲折,三弯九转十八拐,人称九曲,九曲黄河,矢矫如龙,昂首北上,俯冲南下,迤逦东去,奔向大海,带走万仞黄土,铺展开千里平原,诞生于昆仑之巅冰封的纯净,扬浩荡长风卷起激浪澎湃,汇千百溪流奔入大海的壮阔,中国人歌于斯,忧于斯,聚国族于斯,融入民族基因。黄河,有清有浊,有缓有急,有宽有窄,从雪域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出汇合,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流出一条孔雀河,它像一位雍容大度、高贵的母亲款款走在草野与谷地中,眼看走出了青藏高原,却又别情依依,舍不得离开养育她的故土,从甘肃、四川边境转了 180 度的 "S" 弯,绕过玛曲,又回到青藏高原。以她无比的伟力,冲腾、切割、撞击、撕扯、回环、腾越,踏悬崖、斩石峡,把平地切成深谷,从山隙中造就一系列雄奇的大峡,拉家峡、野狐峡、龙羊峡、托西瓦、左拉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寺沟峡,留下气势、留下艰辛、留下风光、留下一笔巨大的财富,黄河出刘家峡、八盘峡,来到首个较大黄河盆地兰州盆地,母亲河走累了,她想在这儿歇一歇,便放慢行走的脚步,婀娜多姿,款款而来。兰州盆地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西起西固岸门村,东至城关桑园峡、北界风凰山、九州台,南邻关山、大尖山和兴隆山。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小峡、乌金峡等;盆地有达川盆地、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四龙 - 北湾盆地、靖远盆地等黄河河谷较为宽阔,拥有相对大型的冲积平原。附近还有兰州谷地、河湟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借助山地间的缝隙,奔涌而来的黄河水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及黄土高原的西部,深切出一系列河谷平原。正是因为这些呈现出 " 两山夹一谷 " 特点的河谷平原存在,已经深入青藏高原的 " 河水谷地 ",才有机会赢得相对较好的发展小环境。
(资料图片)
九曲逶迤的黄河,在穿越绵绵叠嶂、掠过千万险滩之后,汪洋恣肆的奔涌到这块东西狭长的盆地,抚慰了黄土高坡的荒凉,盆地周边黄河、洮河、庄浪河、大通河、湟水、阿干河、宛川河、大夏河汇流集聚;四周祁连山东部余脉、达坂山、拉脊山、皋兰山、大尖山、白塔山、兴隆山环绕;陇南道、羌中道、唐蕃古道、大斗拨谷道、乌鞘岭古道交集;八盘河渡、青石嘴渡、新城渡、河口渡、钟家河渡、马滩渡、黄河沿渡、教场河渡、段家滩渡、拱星墩渡、东岗渡、白石头渡、什川渡、大川渡、东滩渡、临津渡、索桥渡、鹯阴渡等相邻;九曲黄河穿城而过,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七里河区西津村有世界最厚黄土层,黄土层厚达 409.93 米,为黄土高原之宗;永登树屏有亚洲最大彩丘丹霞地貌,面积约 600 平方公里,为国内发现同类型地貌分布面积最广,涵盖不同发育阶段原生态彩丘丹霞地貌群,其代表性、典型性和自然性极强,特具科普、生态、水韵、人文交融并辉的景观特色,这里是中国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界处,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交界处,中国寒温带和暖温带交界处,中国水系外流区和内流区交界处,中国 400 毫米降水量线交界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这里争夺,伊斯兰文明和汉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黄河最早在这里形成。水结、山结、路结,滚滚浑浊的黄河水孕育了兰州,苍苍雄伟的黄土山培育了兰州,绵绵古老的丝绸之路养育了兰州,多民族的相互交融壮大了兰州,黄黄的水烟富裕了兰州,脆脆的百合养育了兰州,沙沙的洋芋喂饱了兰州,红红的玫瑰蔚蕴了兰州,黑黑的软儿梨滋养了兰州,黄黄的韭黄温暖了兰州,蜇嘴的白兰瓜甜了兰州,吃沙葱的滩羊壮实了兰州,优质的高原夏菜丰富了兰州,筋道的和尚头面瓷实了兰州,热气腾腾飘香万里的牛肉面撑大了兰州,黑白相融的大板瓜子香了兰州。诸多偶然因素的汇聚,奇迹般地必然在此地孕育出一座高原之城、山水之城、瓜果之城、水车之城、石化之城、科技之城。
□张正军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