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大家保持间隔,准备好健康码展示。" 临近五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荣市社区的一处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各司其职,依旧风风火火忙碌着。
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当采集的核酸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这里的工作人员便开始清点样本、消毒封箱,交由专门转运人员即刻送往检测机构。
4 月 28 日,市民在哈尔滨市荣市社区的一处核酸采样点接受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闫睿 摄
" 我们一方面维护好检测秩序,确保采样安全。同时加大了送检频次,外面有 6 台样本转运车不间断送样。" 哈尔滨市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德纲说。
4 月 14 日以来,哈尔滨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当地第一时间重启区域核酸检测,力争在最短时间发现阳性感染者。
为最大化用好时间、与病毒争分夺秒,哈尔滨市挖潜核酸检测 " 采送检报 " 每个环节。通过优化核酸采样点设置,减少人员流动。实施 " 敲门行动 ",动员逾 14 万漏检人员及时补检。针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 40 多万人次。
4 月 28 日,在哈尔滨市荣市社区的一处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将样本转运。新华社记者 闫睿 摄
瞄准压缩样本转运时间,哈尔滨市采取了滚动式、压茬送样,减少样本滞留,为后续检测争取更多时间。有关人士介绍,当启动区域核酸采样 1 小时后,或样本量达到检测设备开机最小样本量时,各核酸检测点便开始送样。同时,各检测实验室梯次补充检测样本,确保检测不间断。
" 通过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工作质效,努力让百姓更早知道结果安心,城市更早获悉样本情况争取‘防疫主动’。"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柯云楠说。
设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哈尔滨移动实验室,是当地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筛查的重要后方依托。哈尔滨市购置的 5 辆移动检测车在这里机动驻扎。
图为设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哈尔滨移动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闫睿 摄
4 月 29 日 15 时许,样本通道处,对讲机内传来 " 即将有样本送达 " 的提示,工作人员准备就绪,在经过交接、记录后,对样本箱进行了消毒。
" 样本经传递窗送进实验室后,工作人员会再一次消毒,并放入 56 ℃的温箱中进行灭活。灭活后,工作人员取出样本,扫码核收。"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移动方舱实验室负责人王宇说。
随后,工作人员会进行样本核酸提取,与扩增检测试剂混合配置好后,再经传递窗送至扩增区,进行核酸扩增检测。几个小时后得出相关数据,检测人员由此判断结果,并第一时间进行反馈。
哈尔滨移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查看检测信息。新华社记者 闫睿 摄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在全市范围内启用了 "20 合 1" 的混采检测技术,进一步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