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樱花与樱桃往往被混为一谈。樱花也有果实,但并非樱桃。
樱桃树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属早春开花植物。开花时可见到粉红色的花朵满挂枝头,美如仙境。樱花的果实为紫或黄色,但味道苦涩不可食;樱桃树的果实为鲜红色,味道甜美。樱桃可直接采摘食用,也可用来酿酒和制造饮品,还可作为药用,被称为 " 郁李仁 ",功效为调气、活血、润肠利尿。
在诗词史上,樱桃并非陌生的水果,尤其时常出现在词里。比如蒋捷的名句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就出自他的《一剪梅 · 舟过吴江》: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是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的词风格多变,这首小令写来通俗谐畅,感叹时光流逝,让人读了感慨不已。
郑燮(郑板桥)有《念奴娇》一词,曾经写到:
"……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可见四月已经是樱桃红遍市场的时候。
樱桃的红色往往是词人将之入词的理由。冯延巳的《采桑子》:
"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目暮疏锺,双燕归栖画阁中。"
他也写过另一首《采桑子》:
"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前者,樱桃的红色用来点缀词作;后者,谢了的樱桃树被用来表达时光的流逝。
清代才子纳兰性德写《菩萨蛮》:
"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雨后樱桃再度因它引人注目的鲜红色被用来点缀词里的画面。
文人墨客利用样子玲珑剔透,味美形娇,颜色诱人的樱桃来点缀作品,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来源 黔中书
文 李阳波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