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近日,第二十四届 "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 揭晓,18 名个人、10 个集体获此殊荣,其中包括来自广州实验室的研究员廖矿标。
26 岁,提前拿到博士学位毕业;27 岁,在世界著名医药研发公司艾伯维担任最年轻的高通量化学组高级科学家;29 岁,自主设计并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 …… 这位从广东河源小镇走出来的 "90 后 " 科学家用自己的不懈奋斗,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潜力与活力。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廖矿标正在他深耕的化学合成领域,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从河源到芝加哥再回广州,小镇青年学成回国
" 我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是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小镇青年。广州对我来说,就是梦起航的地方。"2009 年起,廖矿标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2013 年,他远赴美国,硕博连读继续学业。
求学过程中,廖矿标在专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和科研潜力,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等期刊上,被重点报道。由于成绩显著,他仅用 4 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廖矿标在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廖矿标受邀到广州作学术报告。彼时,生物岛实验室的一位领导对他说:" 回国吧,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 这在廖矿标的心里荡起涟漪。
2019 年,廖矿标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放弃了世界著名医药研发公司艾伯维的全职、无期限终身合同,和家人一起收拾行囊,回到了广州。随后,廖矿标加入了生物岛实验室。
当时的生物岛实验室是一个全新的科研机构,没场地、没设备、更缺人,却也非常符合廖矿标喜欢 " 从零开始 " 的风格。" 从场地设计装修、仪器采购安装调试,到人才招聘以及手把手培养,满满的都是成就感。虽然过程很艰难,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干嘛?" 廖矿标说。
回国后的廖矿标担任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化学合成平台负责人,致力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在此期间,他自主设计并成功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成功实现了化学合成的自动化、标准化、批量化以及微量化,该平台不仅建设和运行成本低,而且实验效率远高于国际同类平台,填补了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自回国以来,廖矿标主持了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重点项目。2021 年 5 月,廖矿标成功入选广州实验室,事业也开启新的征程。
坚持原始创新突破,体验黄埔科创速度与激情
作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 "90 后 " 科学家,廖矿标坚持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廖矿标认为,科学家的工作与生活其实并不 " 神秘 ",相反,科学的精神其实也是普通人所需要的——探索未知、试错和坚持、创新。为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研的种子,廖矿标主动开放实验室,积极配合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让青少年有机会深入科研一线,感受最先进的科研环境,了解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在团广州市委主办的 " 新使命 - 大未来 " 湾区青年说故事会上,他以亲身经历鼓励年轻的科研人员勇敢追梦,不为 " 眼前的苟且 " 斤斤计较,用拼搏和奋斗努力到达自己的 " 诗和远方 "。
回国后短短两年时间里,廖矿标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20 多人的团队里 9 人拥有博士学位。不到 4 个月,团队就完成了实验场地的设计与装修,采购一系列高精尖仪器设备并完成了安装调试,成功建立了一条自动合成流水线平台。2020 年,该平台被用于抗击疫情科研攻关工作。
" 我们的平台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也正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海外的朋友跟我说,这是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我告诉他们,这就是黄埔速度、广州速度、大湾区速度。" 廖矿标说,"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效率非常高,广州黄埔的城市面貌很好,年轻人聚集于此,充满了活力。在这里,可以体验什么是速度与激情,体验到梦想以飞奔的速度向你靠近。"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周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