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束灯光洒下,来自广州地区八所高校的青年代表从舞台暗处走进画面,用青春之光将舞台 " 点亮 "。" 故今日之责任 , 不在他人 , 而全在我少年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吴姗姗引用 1920 年代梁启超先生对彼时 " 新青年 " 的激励话语拉开了一场百年 " 共青春 " 的序曲。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担任指导单位,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 " 立志向未来 · 奋斗正当时 " ——青春故事会于 2022 年 5 月 3 日 19:30 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钟南山、苏炳添、郭晶晶跨界 " 集结 "
励志点赞奋斗青春
在青春故事会现场,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励志代表或站上舞台,或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亮相,亲身讲述自己立足岗位、创新创优、不断进取的奋斗经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我是一名医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报效国家’,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这是我的路,方向明确,从一而终。" 钟院士殷殷嘱托新一代青少年 " 立志向未来,奋斗正当时,年轻人要不负盛世,去创造下一个百年。"
暨南大学教授、亚洲飞人苏炳添相信奋斗是可以接力的,他热血激励广大青少年," 只有执着地坚持看似不可能的事,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才能突破自己、突破极限 ",他特别提出:" 下一个中国速度,看你们的了!"
今年同时也是香港回归的 25 周年,奥运冠军郭晶晶也在青春故事会上惊喜亮相,并勉励大湾区青少年要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海格通信北斗科学家杨春宝博士说,"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与诸位共勉。"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赵建回忆起自己前往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执行我国首次对外法医援助任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为大湾区文艺工作者代表,王祖蓝参与青春故事会,表示很期待两地文化文艺界的交流与碰撞,希望新生代的大湾区青年艺人可以传承中国文化和实现强国梦想,一起向世界展示我们大湾区的文化魅力。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者柳妍熙回忆创业之路中感慨道:" 祖国搭建的平台才是我们每个港澳青年创业最大的舞台。作为香港青年我们应该为国家为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什么是 " 青春之光 "?在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爱兰的眼里,医学是有光的事业——那束光,是生命之光;在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船国际焊工冯文虎的眼里,工业是有光的事业——那束光,是进取之光;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州市人大代表宋俊文的眼里,农业是有光的事业——那束光,是价值之光;在志愿者陈刘阳子的眼里,志愿服务是有光的——那束光,是奉献之光。
奋斗者的青年群像用自己的故事向当代青年发出呼喊,用坚定前行的身影鼓励青少年立下志向。
除了各领域的佼佼者,现场还有吴淑贤、邝俊宇、钟子莹等舞狮少女以勇气打破偏见,以坚韧传承文化;有 " 粤剧少年 " 罗伟铭、李俊熹唱到 " 谁说粤剧已过时,传承出自我少年!";有 " 科技少女 " 青鑫蕾带着机器人号召青少年 " 让我们一起点亮科技强国梦!";有 " 街舞兄弟 " 柯子全、柯子新用舞蹈诠释青春飞扬;有广州市少代会代表王亿依用李大钊的作品号召青少年 " 聚少年之火,燃志愿之光 ";有 " 歌唱少年 " 冯品翰用音乐传递爱与希望,用歌声迎接美好未来!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总有人风华正茂。
广州共青团公益品牌凝聚青春担当
在 " 青春故事会 " 现场,一场 " 光阴里的故事 ",将广州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品牌呈现在观众眼前。
志愿之城,爱满羊城。团一大志愿驿站的站长甘永乐十年如一日,在志愿驿站讲授团一大历史课 1066 堂,接待了全国 2000 多个团队,服务 50 万人次。如今," 甘站长 " 已经成为广州志愿服务的一个标志,而那身志愿绿的衣服也成为他最 " 中意 " 的行头。
志愿服务不分年龄,成人宣誓定格青春。作为广州公益品牌最 " 青春 " 的标志,成人宣誓仪式每一年都护送学子走过 " 成人门 "。从领誓人到培训者,再到广州 " 成宣之家 ",刘欣怡与妈妈张涓、爸爸刘敏东都参与过成人宣誓仪式,也是广州共青团公益百年路的见证者。" 惟爱国者刚,惟坚毅者进。今年我 18 岁了,生逢盛世,我想要成为一个胸怀世界、信念坚定的爱国青年,勇挑重担、展现担当的奋斗青年。" 刘欣怡说。
广州市少年宫主任、曾经的 12355 服务督导员王嘉见证了广州 12355 从一条热线转变到建立机制、搭建平台、打造网络,能够提供包裹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心声热线、成人宣誓、志愿服务、国内第一家专业婚恋服务机构——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 …… 传递党的温暖、服务青年发展。" 青年故事会 " 上回顾了广州共青团公益品牌的发展之路,为青年发展保驾护航,而广州青年 " 处优不养尊 ",在全民志愿、公益同行的氛围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真正实现志愿服务的人才闭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喜茵 通讯员 穗团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